

1.滲漏而干涸。
1.謂嚴加整治。
1.嚴肅地告誡或警戒。
1.敬慎。
1.猶敬迎。
1.同"肅清"。
2.謂削平寇亂。菁,太平天國"清"的代用字。
1.指秋景。秋氣肅殺,故稱。
1.猶恭敬。
1.清掃;平定。
1.肅清;使安定。
2.舊時王侯﹑官員等外出時禁止閑人喧嘩之辭。
3.嚴肅寂靜。
4.指沒有違犯禮法或禁例的事情發生。
1.整飭軍紀。
1.迎進客人。
1.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儀。亦用于治學和書法﹑文辭等。
1.謹書。書札用語。
1.猶嚴酷。
2.見"肅勵"。
1.古立容之一。謂折腰而立。恭敬貌。
2.現謂恭敬莊嚴地站著。
1.亦作"肅厲"。
2.猶整飭。多指法紀。
1.謂戒畏自警。
1.肅穆威烈。
1.猶嚴正。
1.猶慎勉。
1.安寧和睦。
2.同"肅穆"。
1.安靖整飭。
2.謂整齊完備。
1.敬啟。書札用語。
2.用于署名之末。
1.謂恭謹虔誠。
1.謂敬獻勤勞。
1.猶清平。多指國家﹑社會安定太平,法紀嚴明。
2.謂完全削平。
3.猶整頓。
4.指清掃。
5.謂徹底清除壞人﹑壞事﹑壞思想等。 6.形容天氣明朗高爽。 7.猶冷靜;冷清。
1.恭敬貌。
2.畏懼貌。
3.嚴肅認真;莊嚴。
4.指安定平靜,秩序良好。
5.微風吹動貌。 6.蕭瑟貌。 7.山名。在泰山東麓。
1.肅穆地產生敬佩的態度或心情。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愿朝陽之暉,與時并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1.見"肅然起敬"。
1.恭敬謙讓。
1.使儀容嚴肅莊重。
1.猶肅然。恭敬整飭貌。
1.陰森貌。
①形容秋冬季節草木凋零、寒色逼人的情景秋氣肅殺,黃葉滿地。②形容嚴酷的氣氛鋒利肅殺的詩|屋里一片肅殺氣氛。
1.見"肅慎"。
1.亦作"肅眘"。
2.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國東北地區。周武王﹑成王時曾以楛矢﹑石砮來貢。一般認為漢以后的挹婁﹑勿吉﹑靺韍﹑女真都和它有淵源關系。亦泛指遠方之國。
1.周武王﹑成王時,肅慎氏來貢楛矢﹑石砮,因有"肅慎之矢"之稱◇遂以為典實。
1.猶言整肅自省。
1.指草木萎縮稀疏。
1.謂霜降而萬物收縮。《詩.豳風.七月》"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毛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孔穎達疏"又九月之時,收縮萬物者,是露為霜也。"朱熹集傳"肅霜,氣肅而霜降也。"宋沈遘《謝冬服表》"感肅霜之節,嘉獻裘之勤。"一說,肅霜猶肅爽,指天高氣爽。參閱王國維《觀堂集林.肅霜滌場說》。
2.見"肅爽"。
1.良馬名。
清末官員。愛新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任戶部尚書,得咸豐帝信用。建議重用曾國藩等,鎮壓太平軍。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參與對外交涉,拒絕沙俄對中國的領土要求。咸豐帝病死,受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祺祥政變時被殺。
1.恭敬貌。
2.嚴正貌。
3.疾速貌。
4.形容網目細密。
5.陰沉;蕭瑟;清冷。 6.清幽;靜謐。 7.象聲詞。鳥羽﹑蟲翅的振動聲。 8.象聲詞。風聲。 9.象聲詞。泛指其它聲音。
1.因寒畏縮。
1.靜聽‖恭敬意。
1.謂待人接物嚴肅端正。
2.猶言摧殘萬物。指深秋肅殺之氣使草木凋謝。
1.供香。
1.敬謝。書札用語。
1.上進之心;行正道之心。
1.恭敬地修書。致親友書札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