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作甚或”。①連詞。用在并列詞語最后一項之前,表示突出這一項對于這個問題,好些人還不完全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②副詞。強調突出的事例這個古字甚至字典上也查不到。
1.猶飛舞。
1.高飛貌。亦用以比喻仕途騰達。
1.騎射術之一種。馳馬射柳。
1.壯武騰躍貌。
1.見"躥跖"。
1.見"幾案"。
1.猶怎樣;多么。
2.幾回;幾種。
1.機謀。
2.宋代一種奏議的文體。如蘇洵有權書﹑衡論﹑幾策二十篇。參閱宋蘇洵《嘉佑集》卷一。
1.舊時田宅買賣﹑典當或贈與所辦的過戶或轉移產權手續。
1.支付。
1.古代徭役制度的一種規定,應服役的人出錢入官,由官別雇人代為服役。
1.舊時買賣土地,由有關主管部門發給買主與賣主的田產過戶憑證。
1.超越官階。
2.唐制,門下省審核吏部﹑兵部六品以下的官員稱過官。
1.機車將列車拖運至某一路段后,即把列車卸下,由另一機車來拖運。
1.指唐高僧鑒真。因其東渡至日本傳播佛教教義,故稱。
1.象棋對弈中,卒子越過河界以后,只能進,不能后退。常比喻只能向前,不能后退的處境。
1.過甚;過分。
2.過分厚重。
3.寬厚。
1.拜訪。
1.用斛量。
1.謂經過其地而教化其民。亦指做地方官。
1.謂圣人所到之處,人民無不被感化,而永遠受其精神影響。語出《孟子.盡心上》"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趙岐注"過此世能化之,存在此國,其化如神。"
1.過失與憂患。
2.禍患;不良的后果。
1.過錯。
2.后悔。
1.舊時迎神賽會時,扮演各式雜耍人員,邊行進,邊表演。
1.亦作"過跡"。
2.過去的行跡。
3.錯誤的行為。
1.過問﹑查考。
1.過了頭;到了極頂。
1.超過規定的稅額。
2.錯誤的記載。
1.錯誤的謀劃。
2.過多的考慮。
把自己的兒子給沒有兒子的兄弟、堂兄弟或親戚做兒子;沒有兒子的人以兄弟、堂兄弟或親戚的兒子為自己的兒子。
1.還鄉。
2.安家,過日子。
打出手①。
1.一種模仿家庭生活的兒童游戲。
1.錯誤的見解。
1.過長江。特指西晉和北宋王室東渡事。
2.指代東晉。
1.指東晉丞相王導。西晉末,王導知天下已亂,為瑯邪王司馬睿獻策移鎮建康(今江蘇南京),公元318年,司馬睿在建康稱帝,是為東晉。王導任丞相。魏晉時尚書仆射即為丞相,故有此稱。
1.東晉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紛紛來到江南,當時有人說"過江名士多于鯽"◇以"過江之鯽"形容多而且紛亂。
1.過當的獎掖﹑重用。
2.謙辭。過分的表揚或夸獎。
1.過渡連接。
比喻人人痛恨的壞人。
1.方言。指傘。
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樓,底下可以通行。
1.通道兩側相對著開的門。
為了行人橫穿馬路而在馬路上空架設的橋。
1.超過限度。
2.越過地界。
1.節骨眼;關鍵。
1.明代宮中之戲。
1.方言。猶滿足,滿意。
2.方言。質量好;體力或能力強。
3.超過一定的限度。
1.見"過筋過脈"。
1.猶過隙。
2.過時;不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