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父訓。
1.準確的診斷。
2.準確診斷。
1.確鑿的證據。
2.確切證明。
1.明確認定。
1.確切指出。
1.堅決懇切。
1.堅定的志向。
1.真實。
1.碰撞。
1.傳說東漢明帝時葉縣令王喬有神術﹐嘗化兩舃為雙鳧﹐乘之至京師◇因用為縣令的故實。
1.亦作"舄鹵"。
2.含有鹽堿的瘠土。
1.亦作"舄履"。
2.復底厚履。
3.即履舃。鞋的通稱。
4.猶言足下。
5.步履。
1.亦作"舄咸"。同"舃鹵"。
1.亦作"舄奕"。
2.聯綿不絕。
3.光耀﹐顯耀。
4.光明﹐光輝。
5.浩大。
1.借指歌曲。歌的首數叫闋,曲的調類之一叫勾。
1.擊刺。
1.見"搉畢"。
1.官府對茶葉的專賣。
1.見"搉沽"。
1.官府專利賣酒。
1.主管專賣。
1.官府對某些物品實行專賣以獲利。
1.猶較量。
1.貨物專賣。
1.猶大抵。
1.貿易。
1.官府專利賣油。
1.皮膚皴裂。
1.因失誤而把事情搞壞。
1.(道德修養)欠缺,淺薄。
1.登記官吏缺額的簿冊。
1.殘缺。
1.古時供填補空缺的兵車。
1.不做危險的事。
1.指闕里。
1.亦作"闕翟"。
2.古代王后的祭服。
1.殘缺的典章制度。語本漢揚雄《劇秦美新》"帝典闕而不補。"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厘三才之闕典﹐啟天地之禁闈。"南朝梁任昿《王文憲集序》﹕"闕典未補﹐大備茲日。"后指古代傳下來的典章制度。
2.指史料記載上的缺漏。
3.猶憾事。
1.指弊政。
1.缺陷,毛病。
2.短缺;缺乏。
1.不足的數額。
1.缺少。
1.缺乏。
1.缺漏廢棄。
1.春秋時國名。
2.指闕鞏國所產的鎧甲。
1.門闕。
1.毀壞。
1.削弱,損害。
1.觚棱。
1.日蝕。
1.缺失的卷數。
1.缺乏;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