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語本《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冢。"郭象注﹕"詩禮者﹐先王之陳跡也﹐茍非其人﹐道不虛行﹐故夫儒者乃有用之為奸﹐則跡不足恃也。"成玄英疏﹕"是以田恒資仁義以竊齊﹐儒生誦詩禮以發冢﹐由是觀之﹐圣跡不足賴。"
1.官名。職為監軍。
1.軍隊駐地。
1.清設在新疆﹑蒙古西北兩路的郵驛。專管軍報和文書的遞送。
1.清在西北邊區設置的軍郵之一。
1.軍用的庫藏。
1.軍中陰謀奸惡者。
1.官給軍營耕牧的田地。
1.軍中的條規。
1.軍中的文告。
1.辦理軍事的廳堂。
1.軍事方面的統率者。
2.清末新軍軍一級最高官稱。
3.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省稱。國民黨的特務組織之一。1938年成立。前身為復興社核心組織力行社的特務處。1946年6月,軍統局的公開武裝特務部分劃歸國防部二廳,秘密核心部分改組為國防保密局。
1.軍官名。掌宿衛。唐置,宋沿之。
2.方言。猶軍隊。
1.指駐屯的軍隊。
2.謂利用駐屯軍隊就地耕種土地。
1.軍隊的威嚴或聲勢。
1.軍隊的守衛。
2.猶衛所。明時軍隊的編制。
1.春秋時晉國設置的軍官名。
1.軍隊;隊伍。
1.軍事武備。
軍隊的事務;軍事任務~繁忙 ㄧ督理~。
1.軍中檄文;軍事方面的招討文書。
1.軍中法典。
軍人的薪俸和給養。
各種槍械、火炮、彈藥及其備件、附件等的統稱。
1.謂征集財物以供軍用。
2.指戰時的法令制度。
3.軍事行動的開始。
1.戰時的法令制度。
1.軍中的刑罰。
1.行軍。
1.軍需。
①軍隊所需要的一切物資和器材。特指給養、被服等。②舊時軍隊中指辦理軍需業務的人員。
1.軍中糧餉。
1.猶戰功。
1.軍前大旗。
1.軍中要務。
1.舊時對軍人的尊稱。
1.軍服。
軍隊中有軍籍的醫生。
1.軍隊的禮儀。
2.軍事儀仗。
1.指為戰事所服的勞役。
1.因父祖軍功而敘用。
1.指軍中容車。即載運戰死者衣冠﹑畫像等的車。庸,通"容"。
軍事上使用的~物資 ㄧ~地圖 ㄧ~飛機。
1.指未取得正式軍籍的軍人。
1.軍事官員。
1.軍紀。
1.與軍隊有關的運輸。
1.軍中糧餉。
1.軍用的鍋灶。
1.指軍中敗類。
1.軍用器械。
1.軍事或戰爭。
2.軍營。
3.軍隊的陣法或軍伍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