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宋神宗趙頊。
2.指明神宗朱翊鈞。
1.對貪生怕死者的詈詞。
1.同"貪生怕死"。
1.比喻畏首畏尾,顧慮重重。
1.怕難為情;害羞。
1.紫薇花的別名。
1.害怕強硬的,欺負軟弱的。
1.見"袙復"。
1.亦作"袙復"。
2.掛束在胸腹間的貼身小衣,俗稱兜肚,亦稱抹胸。
1.拍桌子叫好。形容贊賞至極。語本唐田穎《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1.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明末凌蒙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1.打擊樂器的一種。也稱檀板﹑綽板。用堅木數片,以繩串聯,用以擊節。唐宋時拍板為六或九片,以兩手合擊發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組成。
2.擊節,打拍子。
3.商行﹑交易所拍賣貨物采用競爭買賣方式時,雙方討價還價至適當價格時,由行所人員拍打木板,表示成交。亦泛指成交。
4.借指作出決定。
1.拍股。興奮或激動之狀。
2.佩刀名。
1.古時設有拍竿的戰車。可以投石或拋擲火種攻擊敵方。
1.亦作"拍韃"。
2.象聲詞。東西落地或撞擊所發出的聲音。
1.見"拍達"。
1.拍擊;敲打。
1.猶拍彈。盛行于唐宋時的一種流行曲調。
1.中唐以后一種流行曲調。演唱時伴有表情﹑動作。
1.刀名。古代兵器。
1.發出電報。
1.浮游;游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畢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后因以"拍浮"為詩酒娛情之典。
1.輕輕拍打撫摸。表示安慰和親昵。
1.古時戰具名。置于兵車﹑戰艦上,利用杠桿和滑車,遙擲石塊﹑釘板﹑火種等物以打擊敵方。
2.緣竿,爬竿。
1.宋代大曲有拍與袞,為受胡曲影響的新聲。故亦以稱當時的流行曲調。
1.猶撮合。
1.宋時稱兼賣茶水飯食,或并蓄娼妓的小酒鋪。
1.舊稱用迷藥拐騙兒童。
1.方言。聊天。
1.拍打沖擊。
1.輕拍別人的肩膀。表示友好或愛護。
1.古時一種攻擊型的戰艦。設有拍竿,可以遙擊敵艦。
1.節拍。樂曲的節奏序列。
1.謂倚老賣老,以大言訓人。
1.象聲詞。形容物體落地的聲音。
1.拍馬使前;縱馬。
2.拍馬屁。
1.比喻諂媚奉承。
1.商業中的一種買賣方式。一般是由出賣者把現貨或樣品陳列于商行當眾出賣,由購買者競相出價爭購,直到無人再加價時,就拍板作響,表示成交。
2.減價拋售,甩賣。
3.泛指出賣。
1.充滿。
2.實足。
1.方言。猶緊緊。
1.象聲詞。鼓翅起飛聲。
2.象聲詞。槍響聲。
3.充滿。
1.拊手貌。
1.充滿;充斥。
1.用攝影機﹑錄像機把人﹑物的形象攝下來。
1.宋代擢補下級基層武官,先要比試弓馬,稱"拍試"。
1.拍著手喊痛快。多用來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1.拍手鼓掌。極言興奮﹑激動。
1.形容浪濤洶涌沖擊,氣勢浩大。
1.方言。謂相戀男女相挽或相隨而行。
1.乘人之危,施以要脅。
1.輕拍愛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