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帝都;首都。
2.猶仙都。
某些企業或學校、團體等的領導機構。
1.見"董率"。
1.監督掌管。
2.指掌管軍政之人。
1.東漢靈帝時童謠。內容寫董卓跋扈,縱其殘暴,終歸逃竄,至于滅族。辭載《后漢書.五行志一》。
1.督導統率。
1.《漢書.董仲舒傳》"﹝董仲舒﹞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后因以"董帷"指授課之處。
1.統一主持;一統。
東漢末年軍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和羌人起義。公元189年,應大將軍何進之召,率兵進京誅滅宦官。不久廢少帝,立獻帝,專斷朝政。殘暴專橫,脅迫獻帝遷都長安,縱火焚燒洛陽宮室,對社會造成極大破壞◇被王允、呂布所殺。
1.監督工程。
知道(意義、做法等)~規矩 ㄧ你~這句話的意思嗎?
了解別人的意圖或一般事理~明理ㄧ這孩子很~。
熟悉某一種業務向~的人請教 。
1.識貨,內行。
1.狼尾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二.狼尾草》。
1.謂向皇帝上書。本,奏本。
用筆寫或畫(多指開始寫或畫);落筆好久沒~了ㄧ~之前,先要想一想。
1.變動;變異。
出動軍隊打仗。
表示很容易產生某種行動 或情況(多指不希望發生的),常跟‘就’連用~就感冒ㄧ~就發脾氣。
1.邁步前行。
可以移動的財產,指金錢、器物等。
1.起程;出發。
1.方言。開始干;干實事。
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存在、變化的詞,如‘走、笑、有、在、看、寫、飛、落、保護、開始、起來、上去’。
1.粗暴待人。多指動手打。
(人、動物或能轉動的東西)活動兩腳發木,~不得ㄧ風車不~了。
①波浪起伏湖水~。②比喻局勢、情況不穩定;不平靜社會~ㄧ~不安ㄧ~的年代。
1.震撼大地。
1.謂起居作息。
2.猶動靜,情況。
1.見"動彈"。
指發脾氣;發怒有話慢慢說,不要~。
指繪畫、雕刻、文藝作品中的形象等給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覺塑像極富~。
①開工(指土木工程 )~不到三個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的一半。②施工這里正在~,車輛不能通過。
1.指觸動。
位置不固定的滑輪,使用時整個滑輪發生位移。使用這種滑輪可以省力。
1.感化。
美術片的一種,把人、物的表情、動作、變化等分段畫成許多畫幅,再用攝影機連續拍攝而成。
動畫片。
動彈;活動車內太擠,人都沒法~了。
(~兒)發怒什么事值得這么~ㄧ他一聽這話就動起火來。
推動人從事某種行為的念頭~好,方法不對頭,也會把事辦壞。
在道德評價中主張根據人的主觀愿望來確定行為的道德意義的理論。與效果論”相對。認為人的行為善惡取決于動機是否善良,而與行為所產生的效果無關;判斷或評價行為的善惡只須看動機,不必看效果。這種理論割裂了動機與效果的辯證統一關系,是片面的。參見動機與效果”。
動機指人行動的主觀愿望;效果指人實踐的客觀后果。任何行為都是由一定動機引起的,動機是效果的行動指導。效果是動機的行動體現和檢驗根據。動機和效果是統一的,但兩者的統一是一個復雜曲折的過程。有時客觀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動機,好的動機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判斷任何事情既要看動機,又要看效果。
1.謂感情受觸動而心跳加快。
2.謂感情因受刺激而動蕩。
1.動身,啟程。
〈方〉使力氣。
1.猶奔競。謂追逐名利。
①動作或說話的聲音屋子里靜悄悄的,一點~也沒有。②(打聽或偵察的)情況察看對方的~ㄧ一有~,要馬上報告。
1.推動舉起。
2.舉止動作。
1.謂吃東西。
2.指說話;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