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商官。
1.戰國時楚國與魏國的并稱。
1.即和氏璧。寶玉名。
1.荊楚的巫祝。
2.荊山與巫山。
1.春秋時的楚國與吳國,后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2.漢初封建的九個同姓諸侯國之一。
1.楚地所產的小竹。
1.柴草。
1.楚地歌舞◇亦指女伎。
1.荊州和揚州。亦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
1.楚國和晉國。楚本稱荊;翼乃晉之別稱。亦指原晉楚之地。
1.荊山之玉。即和氏璧。
2.喻美質賢才。
1.見"荊榛"。
1.亦作"荊蓁"。泛指叢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蕪情景。
2.謂沒入荒野,指逝世。
3.比喻艱危,困難。
4.比喻惡人。
5.芥蒂;不快。
1.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紫荊樹》"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解樹。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寶,遂為孝門。"后因以"荊枝"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
1.古"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于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粵的一部分;漢末以后轄境漸小。東晉定治江陵(現屬湖北),為當時及南朝長江中游重鎮。明清置府,后廢。
2.唐韓朝宗曾任荊州長史,為時人所推重,稱韓荊州。見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因以"荊州"稱己所推重之士。
1.樂府雜曲歌辭名。
在湖北省中部偏南、長江北岸。1949年設沙市市,1994年與江陵縣合設荊沙市。1996年改稱荊州市。人口14
5.3萬(1995年)。為湖北省重要城市、長江河港和江漢平原物資集散地。工業以輕紡、電子、機械為主。名勝古跡有古章華寺(楚靈王行宮遺址)、萬壽寶塔、春秋閣、孫叔敖墓等。
1.指兄弟。
1.荊條。指刑杖。
1.荊地所產的梓木,質地優良,因用以喻優異人才。
1.驚恐悲哀。
1.驚詫懊悔。
1.驚訝地告訴。
1.受掠而昏亂。
1.驚駭而奔跑。
1.驚慌奔散。
1.驚嚇威逼。
1.警蹕。驚,通"警"。
1.驚慌逃避。
1.因變故而震驚。
1.突發的暴風;狂風。
1.同"驚飆"。
1.猶驚馬。
1.同"驚飆"。
1.驚險的巨浪。
1.驚恐。
2.指使驚恐。
3.指驚恐的心理。
1.驚恐猜疑。
1.謂驚人的才華如風飄逸。
1.見"驚才絶艷"。
1.謂文采驚人,辭藻華美。
1.亦作"驚慚"。
2.驚恐而慚愧。
1.驚恐悲傷。
驚訝詫異這是意料中的事,我們并不感到~。
1.驚惶窘迫。
1.驚戰。
1.洶涌澎湃的浪潮。
1.驚動吵鬧。
1.車馬疾駛揚起的塵土。
1.驚懼。
1.受驚而抽搐。
1.驚慌緊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