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殺害。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戴淵少時,游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峰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機于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重之﹐定交。"后用為悔過自新之典。
1.鳥名。即戴勝。參見"戴勝"。
1.形容破曉前啟行或夜行。
1.頂著月亮和星星。謂起早落黑,辛勤地奔波或在野外勞動。
1.見"戴說"。
1.喻卑賤。幘,古時民間所戴的包頭巾。
1.歇后語。意謂差得遠,夠不著。
1.明代被判了罪的官員仍留職任用,稱為"戴罪"。
1.謂判了罪而給予立功贖罪的機會。也泛指犯罪后立功贖罪。
1.眉含愁貌。
1.深青色的草。
1.青黑色的山峰。
1.指美女。
1.猶黛眉。
2.指美女。
3.比喻柳葉。
1.深谷。
1.描上青黑色的眼眉。
1.畫黛的痕跡。亦指青黑色。
1.女子的黑發鬟。
1.眉梢。
1.眉含嬌態。
1.即黛耜。
1.青黑色,古時婦女畫眉用的顏料。
2.比喻年青。
3.墨綠;濃綠。
1.婦女眉毛的代稱。
2.螺形的黛墨。古時用以畫眉或作畫。
3.比喻翠綠的山峰。
1.黛畫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1.唐代吐蕃居喪風俗之一。把面涂成青黑色。
1.青黑色的顏料。
1.黛色潑墨。指景物言。
1.深青色。
1.青黑色的土壤。
1.青黑色。
1.青黑色的耒耜。古代青色象征東方和春天,故藉田農器皆取青色。
1.黛色波紋。
1.水色青黑的深潭。
1.青黑色的顏料。
1.青黑色的山峰。
1.墨綠之葉。
1.碧綠的波紋。
1.女子眉宇間所表露的愁怨。
1.蓄積和聚斂錢財。
1.匈奴秋社之處。匈奴土俗,秋社繞林木而會祭,故稱。
2.借指匈奴。
3.古州名。唐有蹛林州。屬隴右道。初隸北庭都護府,后隸涼州都督府。在今甘肅省秦安縣東北。見《新唐書.地理志七下》。
1.即旱魃。古代傳說中能造成旱災的怪物。
1.指禁苑。
1.宮殿的臺階。
2.借稱朝廷或皇帝。
1.泛指涂飾在建筑物或器物上的色彩。
2.猶丹青。指繪畫。
1.血染紅的林木。
1.亦作"丹采"。亦作"丹彩"。
2.朱紅的色彩。
3.喻詞藻。
多年生草本。其根為中藥。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的功用。可治心絞痛、痛經、月經不調、經閉、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等。
1.草的美稱。
2.石長生的別稱。
1.即丹書。
1.赤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