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金屬物件柔軟得可以纏繞在手指頭上。
1.紛雜錯亂。
1.擾亂貌。
2.眾多貌。
1.混亂和污穢。
1.猶猬集,叢集。
1.樓閣的棟和椽。
1.閣樓的棟梁。
1.即樓櫓。古時軍中用以瞭望敵軍的無頂蓋高臺。
1.雜亂,混亂。
1.即焚輪。自上而下的暴風。
1.昏亂。
1.樓閣的棟梁。
1.迷亂。
1.擾亂貌;紛亂貌。
1.混亂。
1.亂絲。語本《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以亂,猶治絲而棼之也。"
1.紛錯下垂貌。
1.喧擾。
1.繚亂的煙霧。形容漫布飄忽之狀。
1.繁密的蔭翳。
1.氛氳。氣和盛貌。
1.形容錯雜盤聚。
1.雜亂。
1.糾紛爭執(zhí)。
1.猶焚草。
1.焚燒紙帛。祭禮的一種儀式。
1.焚燒茅草。
2.燒掉奏稿,以示謹密。
3.據(jù)《隋書.宇文化及傳》載宇文化及等發(fā)動兵變時,司馬德戡曾集兵城內(nèi)舉火與城外相應,隋煬帝聞聲問是何事,裴虔通偽稱"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囂耳。"煬帝信以為真,未加提防,遂被殺。史稱此次兵變?yōu)?焚草之變"。
1.即燔柴。
1.比喻徹底摧毀。
1.見"焚巢蕩穴"。
1.燒掉棺木。古代受降儀式。交戰(zhàn)兩國君之戰(zhàn)敗者輿櫬乞降,表示接受誅殺;戰(zhàn)勝者焚櫬,表示寬大而赦免其死罪。
1.焚化祭品的器皿。
1.燒毀戰(zhàn)車。沖,古代一種用以攻城的戰(zhàn)車。
1.燒毀。
1.謂燒毀軍隊營房。表示決一死戰(zhàn),有進無退。
1.亦作"焚蕩"。
2.焚毀;燒光。
1.焚香禱祝。
1.見"焚書坑儒"。
1.焚香頂禮。
2.佛教徒焚灼頭頂。表示虔誠奉佛。
1.焚燒。
氣流沿山坡下降而形成的熱而干的風。多焚風的地區(qū),空氣平常比較干燥,容易發(fā)生森林火災。
1.燒毀信符,打碎印章。
1.謂夜間繼續(xù)工作或學習。
點燃燈燭來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
1.猶焚草。燒掉底稿。
2.焚燒詩文手稿。
1.謂不惜己身被焚。
1.焚燒谷物。比喻毀棄賴以生存的事物。
1.指火化。
1.焚燒尸體,播灑骨灰。形容極其痛恨。
1.焚香盥洗。表示虔誠。
1.燒車。比喻隱跡。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