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受寵幸重用。
1.即鴟夷子皮。
1.謂喪失天良的行為。《書.呂刑》"蚩尤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孫星衍疏"或今文'鴟義'為'消義'。《廣雅.釋詁》云'消﹐滅也。'則'消義奸軌'﹐或為消義善而干軌法也。"一說謂盜賊狀如鴟梟。參閱孔穎達《尚書正義》引漢鄭玄說。
1.亦作"鵤鳶"。
2.即鴟鳥。
1.亦作"鵤張"。
2.像鴟鳥張翼一樣。比喻囂張,兇暴。
1.樹立門戶,標榜門庭。
1.比喻時而囂張,時而隱蔽。
1.喻指如鴟囂張,如蟻聚集。
1.《舊唐書.僖宗紀》"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焚魚爛,無非破敗而終。"后以"鴟張魚爛"比喻外表囂張,內則潰爛而自行覆滅。
1.謂氣勢威猛,相持對立。
1.謂氣勢威猛地相持對立。
1.形如鴟鳥的龜。鳥首虺尾。
1.目多眵而昏花。
1.眼屎和眼淚。
1.方言。眼屎。
1.多眼屎的眼睛。
1.見"笞搒"。
1.拷打。
1.打罵。
1.見"笞棰"。
1.見"笞棰"。
1.搏擊。
1.猶笞責。
1.拷打責罰。
1.施行笞刑的法規。
1.比喻拷打善良無辜的人。
1.拷打而使屈服。
2.指用鞭打來駕馭牲畜。
1.北齊劉晝《新論.傷讒》"昔直不疑未嘗有兄﹐而讒者謂之盜嫂﹐第五倫三娶孤女﹐而世人謂笞婦翁。如此者皆聽虛而責響﹐視空而索影﹐悖情而倒理﹐誣罔之甚也。"后因以"笞婦翁"為無故受人誣陷中傷的典故。
1.打罵。
1.拷打。
1.猶笞辱。
1.用刑決獄。
1.笞刑與髡刑。亦泛指刑罰。
1.拷打殺戮。
1.拷打。
1.亦作"笞榜"。
2.拷打。
1.見"笞撲"。
1.拷打斥責。
1.拷打而使受辱。
1.謂拷打致死。
1.拷打。
1.古代的一種刑罰。用荊條或竹板敲打臀﹑腿或背。
1.拷打責罰。
1.指古代的笞刑與杖刑。
1.應受笞刑的罪行。
1.見"嗤之以鼻"。
1.譏笑鄙視。
1.嘲笑貌。
2.敦厚貌。
3.喧擾貌;惑亂貌。
1.嗤笑貶斥。
1.嘲罵。
1.譏笑指摘;嘲笑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