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遠別。
1.受托。
2.依附。
1.囑咐;請托。
1.猶寄身。
1.借公事報私怨。
1.猶言假公濟私。
1.猶寄身。
把身后的孤兒相托給別人白帝城劉備托孤。
1.《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托六尺之孤者﹐謂可委托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謂君在亮陰﹐可當國攝君之政令也。"后以"托孤寄命"指受遺命托付輔助幼君﹔或君主居喪時﹐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非常之重任。
1.借口某種原因。
1.由聯合國委托一個或幾個會員國在聯合國監督下管理還沒有獲得自治權的地區。
2.委托保管。
1.謂以國事付托﹔受國事付托。
1.寓情文墨。
1.謂結為姻好。
1.謂寄托功德于美好的稱號。
1.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繼帝位或繼承職權﹐輔佐大政。
1.猶托生。
1.寄托情懷。
1.謂模仿葷食品形狀﹑借用葷食品名稱制作的素食品。
1.戲法;魔術。
1.借口有病。
1.付托。
2.指所受付托。
3.謂寄托情意。
4.委托寄送。
1.《后漢書.隗囂傳》﹕"帝報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納……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托驥尾﹐得以絶群。'"李賢注"張敞書曰﹕'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托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然無損于騏驥﹐得使蒼蠅絶群也。'見敞傳。"后以"托驥"比喻追隨于有地位﹑有前程的賢能之后。
1.喻指追隨賢能之后而得以顯名的人。
1.棲止。
1.謂托身于友﹔結交。
1.囑托﹑告誡。
1.猶托形。
1.攀舊交情。
1.猶歸咎﹔委罪。
1.寄居。
1.脫離開。謂不相關涉。
2.伸開。
1.猶托付。
1.借口。
1.托庇;倚賴。
1.偷懶。
2.假托疲乏。
1.不客氣。
亞歷山大帝國崩荔,公元前305年由亞歷山大的部將托勒密以埃及為中心建立的國家。期間,希臘文化與古代埃及文化相結合,產生卓越的希臘化”文化。前30年,末代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在與羅馬屋大維的戰爭失敗后自殺,王國被羅馬所滅。
澳大利亞同巴布亞新幾內亞間的狹長水道。多淺灘、巖島和暗礁,航行較險。產珍珠、海參等。
1.衣服﹑冠﹑履的襯里。亦指器物的夾層。
2.中醫學名詞。指補中扶本以增強抵抗力的療法。
托里拆利在17世紀所做的證明大氣有壓力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在兩根約1米長的玻璃管中裝滿水銀,并倒放在水銀槽內,管內水銀面下降,上端是不同大小的真空,但管內水銀柱高度相同,約760毫米高。這表明是大氣壓力將管內水銀柱托住,氣壓大小是水銀比重與水銀柱高度的乘積。大氣壓變化時,水銀柱高度也隨之變化。
1.依據事物之理。
1.猶托附﹐依附。
1.猶托體。
1.衣服領子周圍內襯的一層。
1.中藥名。即枸杞。
1.寄托意念。
1.偽裝的邏卒。
20世紀初在俄國工人運動中出現的反對列寧主義的機會主義。以托洛茨基為代表。否認農民的革命作用,主張跳過民主革命階段而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認為單獨一個國家是不能建成社會主義的。
1.猶防范。
1.交付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