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寺廟中裝盛簽詩牌的竹筒。
1.靜止的水。
1.謂中途停止。
1.撤去包圍。
1.猶輟食。
1.猶辭謝。
1.停止。
1.中途停學。
1.停止勞作;停業。
2.停止學業。
3.謂停止閱讀。
1.停止。
1.謂取物相贈。輟,通"掇"。
1.停止戰斗。
1.停職,停止工作。
1.停止。
1.超絕,杰出。
1.有帷幕的車子。
1.并駕齊驅。
1.猶拼湊。
1.聲響盛大貌。
1.并連相接。
1.并列。
1.即輟車。
1.謂無縫的羅衣。
1.并馬。
1.猶駢闐。
2.象聲詞。
1.輟車和軒車的并稱。泛指車輛。
1.聚集。
1.輟車與輜車的并稱。
1.宋代習俗。官府兵丁差役向街肆店鋪點送茶水﹐借以乞求錢物,謂之"齪茶"。
1.拘謹貌;謹小慎微貌。
1.持燈。亦指持燈的人。
1.街巷戒嚴。
1.飲薄酒。喻隨波逐流﹐從俗浮沉。語出《文選.屈原》"眾人皆醉﹐何不餵其糟而歠其醨?"醨﹐《楚辭》作"釃"。
1.喝豆粥飲白水。喻生活清苦。
1.左右牙齒不正。《說文.齒部》"齱﹐齱齵﹐齒不正也。"亦以形容參差不齊。
1.象聲詞。
1.咧嘴露出牙齒。
1.露出牙齒,咧開嘴巴。
2.形容相貌兇狠或樣子難看。
3.形容難以忍受的怪模樣。
1.比喻缺點,毛病。
1.鮮明貌。
1.毛病,缺點。
1.玉的斑點。引申為缺點,毛病。
1.缺點﹐毛病。
2.出現缺點﹑毛病。
1.缺點;毛病。
2.非議﹐指出缺點﹑毛病。
1.猶疵雜。
1.疵病與粹純。語本唐韓愈《讀》"孟氏(孟軻)醇乎醇者也﹐荀(荀卿)與揚(揚雄)大醇而小疵。"后因指圣人與大賢。
1.指摘;詆毀。
1.缺點﹐毛病。
1.缺點;過失。
1.缺點。
1.謂非議人家的過失﹐認為應廢黜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