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映襯。
1.本形容山路彎曲險阻,后亦以喻世路崎嶇。
1.數學用語,原指平角。常用以形容轉變幅度很大,以至前后相反。
1.猶言三百六十行。泛指各種行業。
1.原表數量,后多用以表示程度之甚,猶言絕對,十分,但語氣較重。
1.寒食日。三國魏曹操《明罰令》"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為介子推……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至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宋梅堯臣《依韻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詩"一百五日風雨急,斜飄細濕春郊衣。"宋洪邁《容齋四筆.一百五日》"今人謂寒食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歷節氣六,凡為一百七日,而先兩日為寒食。故云。"亦有謂一百六日者。詳"一百六"。
1.一旦失敗或一次失敗。
2.完全失敗。
3.全部敗落。
1.形容徹底失敗,不可收拾。
1.謂同等,不相上下。
1.猶言一官半職。
①一樣;同樣別和他一般見識。②一種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③通常;在正常情況下一般說來,不會出什么事。④普通;沒有特色這篇文章寫得很一般。⑤見一般與個別”。
1.完全相同,毫無兩樣。
一般指事物在現象上和本質上的共同之點,個別指單個的、特殊的事物。個別必須與一般相聯結而存在,一般只能存在于個別中。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個別事物。任何個別都不能完全地在一般中得到反映。一般與個別的區別是相對的,兩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人的認識是從個別事物到一般事物,又以對一般事物的認識為指導,認識尚未認識或尚未深入認識的各種個別事物,從而補充、豐富和發展對一般事物的認識。
本指豹身上的一點斑紋◇以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管中窺豹,時見一斑|覓句近窺詩一斑。
1.比喻極小部分。
1.亦作"一版"。謂書之一頁。
2.音樂節奏中的一拍。
傳統音樂中的節拍稱板、眼。樂曲節拍中,最強拍擊板,稱板”;次強拍或弱拍用鼓簽敲鼓按拍,稱眼”。其節拍由一板三眼構成的稱三眼板”(相當于西樂四拍),由一板一眼構成的稱一眼板”(相當于西樂二拍)◇以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合乎規矩他做事情總是一板三眼的,已經成了習慣。
1.見"一板"。
2.書籍排印一次為一版,一版還可包括多次印刷。
1.二分之一。亦以表示約得其半。
1.一天半天。泛指較短的時間。
1.猶一炷香。佛教禪宗長老開堂講道,燒至第三炷香時,長老即云這一瓣香敬獻傳授道法的某某法師◇以"一瓣香"指師承或仰慕某人。
1.同樣心情。
1.方言。一瓶。
曬一天,凍十天。比喻學習、做事沒有恒心。語出《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寒之,未有能生者也?!?/p>
1.指一杯的容量。
2.表示少量。
3.特指一杯酒。
1.見"一梘羹"。
1.猶一列。
2.古代騎兵編制單位,六十騎為"一輩"。
3.猶言一流,一類。
4.一個世代。
5.指同輩。
1.見"一輩子"。
1.同一根本。
2.完全根據。
3.表數量。草木等植物的一株。
4.表數量。文件﹑奏章﹑書籍簿冊等的一件或一冊。
5.表數量。戲劇中可成段落的一出或數出。 6.一定長度的影片亦稱一本。
1.用極少資本牟取最大利潤,形容本輕利重。
形容態度莊重嚴肅。有時帶有諷刺意味別老是那么一本正經的。
1.比喻態度和主張相同?,F多含貶義。
1.周代地方的基層組織,五家為一比。
2.封建時代的刑名,指一次拷打追比。
1.用筆勾掉。
2.引申為不提前事﹐或將某事完全取消。
1.見"一筆勾消"。
1.中國畫法之一種。用筆連綿不斷,氣脈貫通,故稱。
1.見"一筆抹煞"。
1.一筆全部抹掉。常喻輕率地全部否定。
1.也說"一壁廂"。
2.一邊,一旁。
3.猶言一方面,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1.見"一壁"。
1.完全傾向一邊。
1.方言。一般,同樣。
1.見"一棒一條痕"。
1.見"一表非俗"。
1.見"一表人物"。
1.形容容貌英俊。表,儀表。
1.形容儀表堂皇。
1.猶言一口氣。
1.方言。猶言一口氣。
1.見"一秉大公"。
1.謂臥病后日見沉重,終至死亡。不起,用作死的婉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