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窺探;偵伺。
1.猶記得﹔記住。
1.宋代的官場文書用語。謂記錄并向上稟報。
1.古代州郡僚佐向長官或百姓向州郡上書陳事。
1.記錄編輯。
1.以歌舞色相為業(yè)的游船。
1.方術(shù)。
1.指歌舞藝人。
1.教坊。
1.在宮廷中供奉的歌舞藝人。
1.出水面的荷花。伎,通"企"。
1.行步舒展貌。《詩.小雅.小弁》"鹿斯之奔,維足伎伎。"毛傳"伎伎,舒貌。謂鹿之奔走,其足伎伎然舒也。"鄭玄箋"鹿之奔走,其勢宜疾,而足伎伎然舒,留其群也。"一說"伎伎"為速行之貌。參閱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卷二十。
1.指以歌舞或出賣色相為職業(yè)的女子。
1.謂治事煩苛。
1.音樂舞蹈。
2.指歌舞女藝人。
1.技能與勇力。
1.技能。
1.古代指女歌舞藝人。
1.技術(shù),技藝。
2.指精美奇巧的工藝品。
3.指工藝匠人。
1.謂以己之才智曲從無道之君。
1.指女歌舞藝人。
1.技藝方術(shù)。
1.指醫(yī)官﹑太史官等有某種技藝或術(shù)數(shù)的官吏。
1.有某種技藝或術(shù)數(shù)的人。
1.方伎數(shù)術(shù)。
1.亦作"伎懩"。
2.謂有所擅長,遇機會即欲表現(xiàn),如癢難忍。
3.泛指欲望強烈。
1.見"伎癢"。
1.技藝,指手藝或藝術(shù)表演等。
2.指有技藝的人。
1.指手藝人。
1.古代傳說中的善射者。學射于飛衛(wèi)。嘗以牦懸虱于窗牖,引弓射之,貫虱之心而牦不斷。見《列子.湯問》。
1.紀傳體史書中的本紀與列傳。
2.指紀傳體史書體裁。
3.指紀傳體史書。
1.伸張法紀之地。多特指諫官職務。
1.仆人。
1.指錄事參軍。
1.指錄事參軍。
1.記述功勛。
1.記載功績的石碑。
1.記錄過失。紀,通"記"。
1.名稱,標題。
2.年號。
1.終極;限度。
2.引申為窮盡。
1.綱常。
1.記時的歷法。
1.紀,通"記"。記錄,用文字記載。
2.紀,通"記"。記載事情的文字。
3.紀,通"記"。指做記錄的人。
4.紀,通"記"。官吏有功績或犯有罪過,記錄在案,以為其后升遷﹑黜罰之依據(jù)。
5.紀,通"記"。記載下來的最高成績。
船舶在海上所發(fā)生的災難,如失火、沉沒等。
1.在海島上或海邊生長﹑棲息的鳥類。
1.傳說中的海神之女,或曰龍女。
2.謂漁家女。
以上海為代表的京劇表演風格。泛指在某方面具有上海特色的~川菜丨~服裝。
1.海邊。
深度在3,000—6,000米之間的海底盆地,除海嶺和海溝外,底部平緩。盆面積占海洋總面積的70%以上。
1.舊時官府捕人的證件。猶今逮捕證。
1.海螺。軍隊中用作號角。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