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假冒別人的姓名,代他干事或竊取其權利地位。
1.同"云消霧散"。
1.凌云的高枝。比喻人品風格高尚。
1.云游四方的人。指隱者或出家人。
1.高山上的巖洞。
1.古代軍中的一種發石攻城器械。
1.比喻仕宦之途。
2.喻距離遙遠。
1.如云飛卷而來。
2."云孫"﹑"來孫"的并稱。泛指后代。
3.傳說中的仙山蓬萊山的別稱。
1.山中云霧之氣。
1.紙名。唐段成式在九江時自制。見段成式《寄溫飛卿箋紙》詩序。
1.如云之浪。
2.亭名。宋徽宗政和七年筑萬歲山艮岳(在今河南省開封市內東北隅)﹐亭在艮岳西梅渚洲。
1.云和雷。
2.指云紋和雷紋。
3.《易.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按﹐《屯》之卦象為《坎》上《震》下﹐《坎》之象為云﹐《震》之象為雷。因以"云雷"喻險難環境。
4.指不吉利的征兆。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經綸。"《屯》之卦象是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動于下。按《象傳》以雨比恩澤﹐以雷比刑。謂君子觀此卦象和卦名﹐則善于兼用恩澤與刑罰﹐以經緯國家。 6.指經緯治理國家的人。 7.行云下雨。 8.比喻波濤。波濤翻卷如云﹐奔騰之聲如雷﹐故稱。
1.殷周青銅器上的紋飾之一。大都是連續的回旋狀線條。一般稱圓形的為云紋﹐方形的為雷紋。多用作地紋﹐以襯托主題紋飾。
1.飾有云狀花紋的酒壺。
1.漢代官名。
2.指兵營。
1.亦作"云梁"。
2.高入云表的屋梁﹔高大的屋梁。
3.高入云際的山梁。
4.古代攻城的戰具。屬云梯一類。
1.隱居之所。
2.漢宮館名。
3.指云夢澤。
4.元代畫家倪瓚的別號。
1.高聳入云的山峰。
2.山名。一稱大雪山。在云南省西北部﹐為瀾滄江﹑金沙江的分水嶺。山勢高峻﹐終年積雪。主峰名玉龍山。
1.云和龍。
2.《易.干》﹕"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孔穎達疏﹕"龍是水畜﹐云是水氣﹐故龍吟則景云出﹐是云從龍也。"后因以"云龍"比喻君臣風云際會。
3.喻朋友相得。
4.即龍。
5.喻豪杰。 6.駿馬的美稱。 7.漢宮殿門名。 8.山名。在江蘇省徐州市。 9.印有龍的圖案的茶餅﹐為宋朝的貢茶。泛指優質名茶。
1.語本《易.干》﹕"云從龍﹐風從虎。"后世多以云龍風虎比喻君臣。
2.喻指英雄豪杰。
3.古代兵陣名。
1.喻君臣相得。
1.聳入云霄的高樓。
2.指海市蜃樓。
1.露水。
2.酒名。
1.連綿不斷的船隊。
1.有云狀紋飾的車子。多指天子的車乘。
1.云間﹐天上。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3.高山上的路徑。
4.指遙遠的路程。
5.比喻仕途﹐高位。
1.淚流滿面。
1.下雨時天色昏暗。
1.細小的雨點。
1.謂天氣過冷﹐雨水降在樹上隨即結凍成冰。
1.借雨水洗頭﹐在風里吃飯。比喻奔波勞苦。
1.稱密密麻麻的雨點形成的景象。
1.指男女歡會之時。用巫山神女朝為行云﹐暮為行雨之典。
1.積雨形成的水流。
1.用于灑水的木盤﹐因灑水似降雨﹐故名。
1.指大雨。旆﹐旌旗的垂旒。
1.見"雨篷"。
1.亦作"雨蓬"。
2.船上用以遮雨的艙篷。借指有艙篷的船。
3.遮雨的篷蓋。
1.方言。防雨的斗篷。
1.遮雨護窗的木板。
1.指男女歡會。
1.雨后的瀑布。
1.司雨之神。
1.雨從當月下旬連續下至下月上旬﹐稱"雨騎月"。
1.潮濕的空氣﹔水氣。
1.淚下如雨。語本《詩.邶風.燕燕》﹕"瞻望勿及﹐泣涕如雨。"
2.猶雨淋。
1.淚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憂愁深重。
1.綠茶的一種。用谷雨前采摘的細嫩芽尖制成﹐故名。
1.同"雨媚云嬌"。
1.某個地區降雨的情況。
美國故事片。米高梅、聯美影片公司1989年聯合攝制。莫羅編劇,雷文森導演,達斯汀·霍夫曼、湯姆·克魯斯主演。拍賣行經紀人查禮偕女友去辛辛那提一家療養院尋找從未謀面的哥哥尼蒙,一心想謀取遺產。尼蒙患自閉癥,脾氣固執,看似白癡,卻對數字有驚人記憶力。在一段時間的交往中查禮對善良的哥哥產生了深深的骨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