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農夫。
1.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多用以碾谷物。
1.在水面或水邊棲息﹑從水中捕食的鳥類的統稱。
1.古代測定水平面的器具。
1.謂水侵蝕。
1.牛的一種。我國南方耕種水田的主要力畜。角粗扁向后彎,作新月形,毛灰黑而稀疏,汗腺不發達,常喜浸水中。
1.蜮的俗稱。傳說中的一種水中毒蟲。以其在水中含沙射人,故名。
1.謂水勢猛烈。
1.即鷗。
1.水面浮泡。
1.古代一種利用水力推動革囊鼓風的冶鐵裝置。
1.水邊。
1.水面上的球狀或半球狀氣泡。
2.用以比喻落空的事情或希望。
3.即水皰。
1.因病理變化,漿液在表皮里或表皮下聚積而成的黃豆大小的隆起。
1.以水作佩飾,以風為衣裳。語本唐李賀《蘇小小墓》詩"風為裳,水為佩"。本寫美人的妝飾◇用以形容荷葉荷花之狀貌。
1.沿河高地;水邊。
1.盛水的盆。
2.特指古代貴族盥洗用的器皿。
1.水的表面。
1.用對半剖開的葫蘆做的舀水用具。也有用木頭或金屬做成的。
1.水的品級。唐陸羽為品評沏茶的水質﹐別天下水味為二十個等級。
①平行于水面的水平線。②業務、生產、生活等各方面所達到的程度水平相當|文化水平|生活水平|政策水平|提高水平。
經度地帶性和緯度地帶性的合稱。
從一點至兩目標的方向線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的夾角。在測量中,把地面上的實際觀測角度投影在測角儀器的水平度盤上,然后按度盤讀數求出水平角值。是推算邊長、方位角和點位坐標的主要觀測量。
1.完全靜止的水所形成的平面。亦指跟這個平面平行的面。
1.向水平方向望去,天和水面交界的線。
2.泛指水平面上的直線以及和水平面平行的直線。
3.指某方面所達到的高度。
1.即蘋。
1.指瀑布。
1.一種盛水的容器。一般口較小,頸細肚大。
1.形容嬰兒嬌嫩。亦借指嬰兒。
1.水神。
1.傳統京劇使用的道具。白色,布質,方形,上繪水紋,表示水浪。京劇《白蛇傳.水斗》中水族所持的旗即是。
1.古代哲學概念。指五行中水的精氣。
2.指云氣;水上的霧氣。
3.中醫稱寒水之氣。謂人體之水氣因受寒而凝滯不化。
4.指水腫。
1.水蒸氣。
1.泛指貯水器具。
1.消防用具。由銅管和活塞構成,口小,能把水噴射到高處或遠處。
2.將高壓水流轉變為高速水射流的采掘機械,用以沖擊巖石或礦體,使其破碎。
1.架空的引水槽。
1.傘形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木。有匍匐莖,莖節易生根。二回羽狀復葉,最終裂片卵形至菱狀披針形,邊緣有不整齊尖齒或圓鋸齒。夏季開白花,復傘形花序。不結種子或種子空癟,以母莖各節上腋芽進行無性繁殖。性喜溫暖濕潤,適于泥層深厚的水田栽培。一般春季培育母株,秋季栽植,冬季或早春采收。原產亞洲。莖葉可作蔬菜。
1.水鳥。
1.水位﹑流量等水文方面的情況。
1.水和山都到了盡頭,前面無路可走。
1.復姓『有水丘岑。見《后漢書.酷吏傳》。
中國古代水上運動之一。跳水與蕩秋千相結合。似今跳水運動。在彩船船頭立秋千,蕩秋千時有鼓樂伴奏,當擺到幾乎與頂架橫木相平時,人體脫離秋千翻跟斗擲身入水。宋代曾有水秋千比賽。
1.球類運動項目之一。多在游泳池內進行。球場長方形,運動員邊游泳邊用手傳球,把球擲進對方球門為勝。
2.水球運動所使用的球。用皮革或橡膠等制成。
在水池中進行的一種球類運動。兩隊對抗,每隊七人,后衛、前鋒各三人,守門員一人。用單手傳球、運球、射門等技術,將球射入對方球門,多者為勝。比賽分四節,每節七分鐘。
1.指河川。
2.指積水之地。
1.水流曲折處;曲折的水濱。
1.水蟲的一種。
2.指孑孓。見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昆蟲.蛣蟩》。
1.水溝。多指人工開鑿的水道。
地球外部圈層之一。由以液態或固態形式存在的各種地球表層水體組成。包括地面水、地下水和大氣中的水分。以地面水為主,主要指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全球水的總儲量中,淡水僅占253%,其余均為咸水。水圈處于連續的運動狀態,通過水文循環,各種水體的水互相交換,不斷更新。
1.河流與泉流。
2.特指泉流﹑泉水。
1.戲曲服裝。白色短裙,系于腰間。系水裙的腳色,大多為漁夫﹑樵夫﹑店小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