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始。
1.轉移隱藏。
1.圓謊。
2.挑逗。
1.演戲。
2.猶言點戲。
1.謂使盛衰相變化。
2.猶言搬弄是非。
1.揭發丑事。
1.方言。整枝。
把往事或別處的事重演出來~故事。
①搬動;移動~家具。②搬遷這家商店已~到東街去了。
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采用(現成的規章、辦法等)這些做法可以參考,不能機械~。
把物品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工ㄧ~行李ㄧ~貨物ㄧ~彈藥。
巖石受風化侵蝕的產物被流水、冰川、風力、波浪轉移到另外地方的作用。按搬運的方式分為機械搬運、化學搬運和生物搬運。
1.即扳指。用翠﹑玉做成的戴于右手大拇指上的裝飾品。
1.扳莊。牌戲開局時以骰子點數決定首輪莊家。
1.搬弄是非。
1.斑點眾多貌。
2.文彩鮮明貌。
1.色彩錯雜鮮明貌。
1.猶斑斕。春秋末﹐老萊子至孝﹐"常服斑斕之衣﹐為嬰兒戲"以娛親◇用為孝養父母之典。
1.傷痕。
1.比喻過失;缺點。
1.亦作"瘢跡"。
2.褊;痕跡。
1.像瘡疤那樣凸起。
1.疤痕;瘡痕。
1.指馬脊瘡疤。
1.創傷;褊。
1.創傷。
2.指使受創傷﹐受損傷。
1.疤痕;傷痕。
2.比喻過失﹐缺點。
1.疤痕和贅疣。比喻過失﹐缺點。
1.疤痕和趼子。
1.即斑蝥。有黑色硬殼。鞘翅基部有兩個大黃斑﹐中央前后各有一黃色波紋狀橫帶。足具黑色長絨毛﹐關節處能分泌黃色毒液﹐皮膚接觸后能起水泡。成蟲桅大豆﹑花生等農作物。中醫入藥﹐有毒﹐主治瘰癘惡瘡等。
1.見"螌蝥"。
1.中醫指眼中所生的白翳。
1.頭發花白貌。因借指老人。
1.亦作"?邦"。
2.封建時代的諸侯國。以其藩屏王室,故稱。辬,通"藩"。
1.水碓。
1.斑駁陸離﹐五彩繽紛。
1.古代在車轅兩旁駕車的馬。
1.有帷帳的車。
1.崖岸。
1.山路。
1.古地名。相傳黃帝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其地所在﹐有三說﹕(1)在山西省陽曲縣東北﹐相傳舊名漢山。《左傳.僖公二十五年》"遇黃帝戰于阪泉之兆。"參閱《嘉慶一統志.太原府》。(2)在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史記.五帝本紀》﹕"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張守節正義引《括地志》﹕"阪泉﹐今名黃帝泉﹐在媯州懷戎縣東五十六里。出五里至涿鹿東北﹐與涿水合。又有涿鹿故城﹐在媯州東南五十里﹐本黃帝所都也。《晉太康地里志》曰﹕'涿鹿城東一里有阪泉﹐上有黃帝祠。'"(3)在今山西省運城縣南。宋沈括《夢溪筆談.辯證一》"解州鹽澤方一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旱未嘗涸。鹵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
1.黃帝征伐蚩尤的軍隊。借指正義之師。
1.即蚩尤。相傳蚩尤居阪泉﹐故稱。
1.山坡上的田。
1.坡面與坡底。
1.斜坡與山澤。
2.險峻。
1.古代阪地的官長。
1.見"阪上走丸"。
1.險阻。
1.坡岸。
1.指地勢較高的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