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指壯丁。
1.謂造謠搗亂。
1.舊時都城有夜禁,街道斷絕通行。唐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暫時弛禁,準許百姓夜行,稱為"放夜"。
1.缺遺;散失。
2.放蕩不羈。
1.放縱逸樂。
2.豪放不羈。
3.離散;失散。
4.佛教謂不守佛門規矩。
1.縱情而無所顧忌。
1.泛濫。
2.猶放縱。
1.開船。鹢,水鳥名。古多畫鹢形于船首,因稱船為鹢。
1.即擴音機。用來擴大聲音的裝置,用于有線廣播。
1.猶奸淫。
2.猶泛濫。
借給別人印子錢。參看〖印子錢〗。
1.放出獵鷹。
2.比喻嗾使女子誘拐他人財物。
1.指打獵。
1.放大的圖像。
利用強光裝置把圖片或影片上的形象照射在幕上或墻上。一般指電影放映。
1.流動性的電影放映單位。放映隊攜帶放映設備到農村﹑工礦﹑部隊﹑學校及邊遠地區巡回放映電影。
放映電影用的機器,用強光源透過影片上的形象,經過鏡頭映在銀幕上。放映機附帶光電設備,把影片上的聲帶變成聲音。
1.疏懶。
1.縱游,漫游。
1.寬宥。
1.引淤泥入瘠地,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分。
把泥水引到地里,使泥土淤積,增加土地的肥力,擴大可耕面積。
1.方言。猶言使勁耍賴。
1.猶呻吟。
1.圍著方桌入座時坐在橫邊。
2.橫躺。
1.謂打岔,干擾。
1.見"打哄"。
1.亦作"打呼嚕"。
2.熟睡時發出粗重的呼吸聲。
1.見"打呼"。
1.亦作"打胡哨"。
2.撮口發聲,作為信號。
1.見"打唿哨"。
1.兜圈子。
1.猜謎。
1.猶言打鳳牢龍。
1.手﹑腳先后著地,向前跳躍或側向翻身。
1.采花,摘花。
2.打水激起浪花。
3.閑談,說笑。
4.方言。扯謊。
戲曲傳統劇目。一對逃荒夫婦,沿街賣唱鳳陽花鼓,遭富家子弟戲弄卻只能強顏歡笑。
1.戲劇界謂涂面。
1.方言。地滑站不住,行走不穩。
1.古代一種滑冰游戲。
1.同"打滑"。
1.猶募化。
1.對話,交談。
1.呼喚。
1.猶調換。
1.見"打簧表"。
1.懷表的一種。又稱問表。能按時發出聲響,或按推桿使它報出時間,便于夜間或盲人使用。舊時進口的打簧表,大都是金殼,頗為貴重。簧,亦作"璜"。
1.方言。撒謊。
1.亦稱"打如愿"。
2.相傳廬陵商人歐明遇彭澤湖神青洪君遣吏相邀,以婢如愿許之。明攜之歸,意有所愿,如愿輒使得之,數年大富◇不復相愛。正月歲朝雞初鳴,明呼如愿不起,怒欲捶之,愿走入糞堆而去。明以愿仍在其中,以杖擊之使出;不得,因曰"汝但使我富,不復捶汝也。"見《太平御覽》卷四七二﹑卷五百引《錄異傳》﹑宋高承《事物紀原.歲時風俗.捶糞》◇民間于正月初一雞鳴時,輒往灰堆間捶打,謂能致富,本此。
1.方言。謂遭到拒絕。
1.轉身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