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蟲名。體微細﹐將雨﹐群飛塞路。
2.比喻小人物。
1.以君主任國家元首的政治制度。
共和制”的對稱。君主(國王、皇帝等)為國家元首,掌握全部或一部分最高權力的政體。采取這種政體的國家叫君主國。主要有君主專制制和君主立憲制兩種。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大都實行君主專制制,君主掌握國家的全部最高權力。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的權力不同程度地減弱。其中,實行議會制的,君主的權力較小(如英國);實行二元制的,君主的權力較大(如沙特阿拉伯)。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來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ㄧ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1.謂君子當促成他人之好事。
1.君子的配偶。
1.謂應以理服人,而不應動武。
1.君子的風度。
1.原指君子的佳偶。逑,通"仇"。仇,配偶。語本《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陸德明釋文"逑,本亦作仇。"陳奐傳疏"匹,配也∶匹,猶嘉配耳。"后遂用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語。
1.指春秋時越王勾踐以心腹組成的軍隊。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葉子寬帶形,傘形花序,花漏斗狀,紅黃色,供觀賞。
1.即君子。指才德出眾者。
1.君子式的儒者。儒,為古代學者的通稱。
1.士大夫對酒的愛稱。
1.木名。似松。
1.明初所設置的廷衛名。
1.漢末王烈義行稱于鄉里,恒以德感人,盜賊亦為所化,故時人譽其所居鄉為君子鄉。參閱《后漢書.王烈傳》。
1.正經人的外表。
1.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名。
1.比喻言而有信。
1.術精德高的名醫。
1.古代以親信或賢者組成的禁衛軍。
1.芋的一種。
1.亦作"君子之接如水"。亦作"君子之交淡若水"。
2.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語出《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絶。"郭象注"無利故淡,道合故親。"
1.見"君子之交淡如水"。
1.見"君子之交淡如水"。
1.竹耐寒挺立,心虛節貞,德比君子,故稱為"君子竹"。
1.均勻周遍。
1.公平。
1.普遍分布。
1.平均分配財產。
1.方言。謂平坴計算。
平均;相等機會~。
1.宋代按照人戶家產﹑土地多少,分等攤派征購糧食的制度。購價往往低于市價。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陜西,后推廣至諸路。參閱《文獻通考.市糴二》。
1.猶對等。
1.均衡協調;均勻和諧。
1.謂均平田賦。
1.按日計酬,臨時雇用的工人。
1.亦稱"均土"。
2.明洪武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戶有田一頃,則出丁夫一人,每年農閑時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頃的戶,由幾戶湊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戶充夫,非佃戶充夫者由田主按畝出米二升五合給予補助。實際服役的都是貧苦農民和佃戶。此制僅施行于部分予補助。實際服役的都是貧苦農民和佃戶。此制僅施行于部分地區◇為里甲制所代替。參閱《明史.食貨志二》。
1.調和;協調。
平衡國民經濟~地發展ㄧ走鋼絲的演員帶著一把傘,保持身體的~。
補償、校正系統幅度或相位頻率特性,以減小畸變或達預定目的的網絡。分幅度均衡器和相位均衡器兩種。可提高電路的傳輸質量。常用于電話、電報、電視、音響等設備中。
1.均勻周遍。
1.猶調節。
1.謂判以同等之罪。
1.方言。平均計算。
1.行對等之禮。
1.平均攤派。
1.平衡;均勻。
2.平正;公允。
1.均衡;齊整。
1.謂力量相當。
2.猶分權;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