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頭巾名。
1.軍行無紀律。《易.師》"師出以律﹐失律﹐兇也。"后以指戰事失利。
2.指詩﹑詞不合格律。
1.謂失去應有的條理次序。
1.丟失馬。
2."塞翁失馬"之省。比喻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好事。
1.撮合;湊合。
1.上衣。
1.亦作"上著"。
2.下棋時的妙著,高著。多用以比喻上策,妙計。
1.唐代酬功的最高一等,叫上資。
1.古時以木版印刷,將文字刻于木版上,謂之上梓,亦稱付梓。
1.周制春官之長大宗伯的別稱。
1.向君主進言,上書。
1.猶高足。對徒弟的美稱。
2.指良馬。
1.猶望族。
1.先祖。
2.先祖師。
3.尊崇父祖。上,通"尚"。
1.重罪。
1.古代祭祀或燕飲時放在上位的酒杯。
2.泛指堂上的酒杯。
3.謂上等酒。
4.尊奉。
1.亦作"上樽酒"。
2.上等酒。
1.同"上尊"。
1.見"上尊酒"。
1.部下屬官的通稱。
1.亦作"上座"。亦作"上座"。
2.受尊敬的席位。
3.佛教語。一寺之長,"三綱"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擔任。
1.見"上坐"。
1.崇尚白色。
2.依然白色。《漢書.揚雄傳下》"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離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時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號曰《解嘲》。其辭曰'客嘲揚子曰……然而位不過侍郎﹐擢繞給事黃門。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為官之拓落也?'"顏師古注"玄﹐黑色也。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猶白﹐故無祿位也。"后以"尚白"喻功名無所成就。
1.尊崇年長者。
1.崇尚言辭。
2.指重文辭。
1.仍然。
2.尚且如此。
1.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秦置﹐屬少府『末分中﹑左﹑右三尚方。唐稱"尚署"。元惟置中尚監。明廢。
2.尚方多以役徒服勞作﹐因以為系罪囚之所。
3.泛稱為宮廷制辦和掌管飲食器物的官署﹑部門。
4.謂掌管方藥。
5.見"尚方劍"。 6.復姓『有長陵大姓尚方禁。參閱《通志.氏族四》。
皇帝用的寶劍。尚方制作或儲藏御用器物的官署。皇帝以尚方寶劍賜大臣,則表示授權,可以先斬后奏。常比喻上級所授予的全權處理問題的權力你就是有了尚方寶劍”,也要調查研究,講究政策,不能由著性子胡來!
1.俗稱"尚方寶劍"。
2.皇帝用來封賜大臣的劍﹐表示授權﹐可以便宜行事。
1.即尚書履。
1.尚方制作的御用劍﹐因極鋒利﹐言可斬馬﹐故名。
1.尚方制作的兵器。
1.見"尚父"。
1.亦作"尚甫"。
2.指周呂望。意為可尊敬的父輩。《詩.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毛傳"尚父﹐可尚可父。"鄭玄箋"尚父﹐呂望也。尊稱焉。"一說為呂望之字。馬瑞辰通釋"'父'與'甫'同。甫為男子美稱﹐尚父其字也﹐猶山甫﹑孔父之屬。"
3.后世用以尊禮大臣的稱號。
1.見"尚古自"。
1.亦作"尚故自"。亦作"尚古子"。
2.猶自;尚且。
1.見"尚古自"。
1.里名。
1.徒尚口說。
1.向上追論。
1.尊崇年長者。
1.指東漢尚長。尚長字子平。為子嫁娶畢﹐即不復理家事。見三國魏嵇康《高士傳》◇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
1.重氣節﹐重義氣。
2.意氣用事。
3.好勝;賭氣。
表示進一層的意思。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為襯托,下文常用況”、何況”等詞相呼應對陌路人尚且不能欺騙,何況對老朋友!
1.紙神。
1.猶然;尚且。
2.仍然。
3.尚且如此。
4.仍然如此。
1.官名。掌帝王膳食。秦始置。東漢以后﹐并其職于太官湯官。北齊門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隋改為奉御。唐宋因之﹐屬殿中省。金元尚食局屬宣徽院。明設尚膳監﹐由宦官掌管◇用以指御膳。
2.指司尚食之事。
①亦稱《書》。儒家經典之一。為中國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書中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傳由孔子編選而成,事實上其中有些篇是后來儒家補充進去的。②官名。始于戰國,掌管文書『武帝時地位逐漸重要。東漢正式成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唐代中央首要機關分為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尚書省執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漸成空談,行政全歸尚書省。明代以后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分掌政務,六部尚書相當于國務大臣。
1.官名。東漢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書臺﹐在皇帝左右處理政務﹐初入臺稱守尚書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魏晉以后尚書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綜理職務﹐通稱為尚書郎。
1.《漢書.鄭崇傳》"哀帝擢為尚書仆射﹐數求見諫爭﹐上初納用之。每見曳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后以"尚書履"指尚書的官職。
1.官署名。東漢設置﹐稱尚書臺﹐或稱中臺。南北朝時始稱尚書省﹐下分各曹﹐為中央執行政務的總機構。唐代曾改稱文昌臺﹑都臺﹑中臺﹐旋復舊稱。尚書省與中書省﹑門下省合稱三省。長官為尚書令﹐其副職為左右仆射。元代尚書省時置時廢;明代各部均直接對君主負責﹐遂不設尚書省;清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