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嚴寒致使河塘水缸等徹底凍結。形容極為寒冷。
2.形容為人嚴肅冷峻。
1.指太陽。
2.神話傳說中形似車輪的團火。亦指燃燒著火的輪子。
3.汽輪的舊稱。
4.即火車。
1.火車的舊稱。
舊時稱輪船。也叫火輪。
1.清代的一種戰船。
1.大火星為夏季南天之標識,因以"火落"謂炎暑消失,初秋來臨。
2.方言。生火煮飯的地方。
1.以火驚之,使沖敵陣的馬。
1.見"火冒三丈"。
同‘火煤’。
1.即火紙捻兒﹑火紙筒。
1.指槍炮﹑炸藥包等發火引爆的裝置。
1.旱稻。
2.先蒸后炒的稻谷。
1.火藥名。用浸在強硝酸或強硫酸中的植物纖維制成的爆發火藥。
1.古代公﹑侯﹑伯﹑子所戴的禮冠。
(~兒)火焰的通稱。也叫火苗子。
1.以火為名號。
2.五行中火行的名號。
1.猶火眼金睛。
1.指五行中的木。五行循環相生,木生火,故稱。
1.亦作"火捺紋"。
2.廣東端溪硯石的一種紋理,稱"火捺紋"。因亦以為品種名。
(~兒)①火煤。②用紙裹火硝等做成的引火的東西。
1.指鸞鳥。
1.古代指情況怪異﹑原因不明的火災。
1.雙角縛兵刃,尾部束葦灌脂,焚之使沖殺敵軍的牛。語本《史記.田單列傳》"﹝田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
2.古代火攻的一種戰具。
1.猶火耕。
1.猶火耕。多指比較原始的耕作方法。
華人稱檀香山”。美國夏威夷州首府。人口373萬(1984年)。工業以制糖和菠蘿罐頭為主。北太平洋海、空交通樞紐。有七個大型軍事基地。著名旅游中心,懷基基海灘是水上運動的勝地。
1.古代火器名。附有發火物的弓箭。
1.暖和。
1.古代軍中符信之一。凡兵丁至各地傳達命令,皆給火牌一面。沿途憑牌向各驛站支領口糧。
1.泥塑中空,可以燃火的鬼判像。
1.見"火旆"。
1.亦作"火斾"。
2.紅色的旌旗。
盛炭火等的盆子,用來取暖或烘干衣物。
1.柿子的一種。色紅﹑實大而扁如火盆,故名。
1.清代遞送緊急公文的憑證。
2.舊時官府逮捕犯人的憑證。
1.猶火急,急切。
1.唐逆臣源休的譏稱。源休助朱泚為逆,以蕭何自比,急于成事,故稱。
1.古代候望敵情的崗亭。
1.焚妻滅子。指毀棄家室。
用松脂和石蠟加顏料制成的物質,稍加熱就熔化,并有黏性,用來封瓶口、信件等。也叫封蠟。
1.傳說中的一種寶鏡名。
1.古代清火的湯藥名。
1.寶珠的一種。一說,似珠的石。
2.琉璃的別名。
1.見"火旗"。
1.易發怒的脾性。
利用炸藥等的爆炸或燃燒性能起破壞作用的武器,如槍、炮、火箭筒、手榴彈等。
1.術士煉丹用的一種紅鉛。
1.舊時官署緊急拘傳人犯的一種簽牌。
1.謂寒食節禁火之前。
2.即火前茶。
1.指寒食節禁火以前采制的新茶。
1.指火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