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有四只腳。借指馬匹。
2.即幞頭。因有四帶而得名。
1.三種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師。
2.三種最受尊敬的人。佛家語。指佛﹑法﹑僧。
3.三種最受尊敬的人。道教語。指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
1.指周朝六卿中的太史﹑太祝﹑太卜。因常在王左,故稱。
1.比喻舊中國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大敵人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1.古代卜筮之法。
1.陳列的遣車。遣車,古代送葬時載牲體的車。
1.淤塞廢棄。
1.拉遣車的馬。遣車,古代送葬時裝載牲體的車子。
1.淤塞。
1.陳列的服飾。
1.淤塞。
1.須發長而卷曲貌。
1.亦作"嬫"。
2.垂拂紛披貌。
空降兵”的舊稱。見空降兵”(1097頁)。
1.古代一種長柄圓頂﹑傘面外緣垂有流蘇的儀仗物。
1.傘柄。
1.傘骨。
1.古代的兩種儀仗物。均有長柄,上端分別為傘形和扇形。
1.陜北地區大秧歌舞中領舞領唱的演員。因以所執之傘為道具,故稱。
1.指傘蓋。
1.張開的傘面的外沿。
1.四川井鹽名。其形如傘,故名。
1.戲曲念白的一種。它的特點是以各地方言為基礎,接近于生活語言。
1.猶潰敗。
1.散官行列。
1.方言。散伙。
1.走散。
1.即散卓筆。
1.分離。
1.潰散的兵士。
2.指舊時軍隊中供差役而非正式編制的兵士。
3.軍事用語。指采用一種分散隊伍或單兵進行作戰的形式。
1.軍事用語。又名單人掩體。單兵射擊和掩蔽用的不加掩蓋的工事。
1.軍事用語。謂將士兵分開為橫線的戰斗隊形。
1.指沒有統屬的或潰散的士兵。
2.指沒有組織而獨自行動的人。
1.傳播。
2.散布;分布。
1.古代無職守或封邑的伯爵。詳"散侯"。
1.見"散布"。
1.隨意閑行。
1.平庸之才。
1.無用之木。常比喻不為世所用之人。
1.分發財物。
1.無固定職務而預朝參的散官。
1.散官。
1.草書的一種。以散筆作草書,也稱飛草。宋蔡襄始創,其法從飛白脫出,自成一家。
1.拄杖散步。
1.未壓制成片﹑團的茶葉。
1.指官府指派的憫勞恤死等事的差使。
1.供散差使用之馬。
1.指戲劇等文娛演出結束,演員下場,觀眾散開離去。
2.引申為結局。
3.比喻生命終結。
1.舒暢。
1.指朝見結束。
1.粗陋的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