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宋余靖﹑歐陽修﹑蔡襄﹑王素。四人為諫官,皆敢直言,故稱。
1.威勢令人畏憚。
1.聲威與德行;刑罰與恩惠。
1.新莽為顯示威嚴所作的器物,形似北斗。
2.用為賞賜大臣的殉葬品。《南史.何承天傳》"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賜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內。"顧余《詠古》之一"威斗鑄成新日月﹐漸臺認取頭顱。"參閱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
1.猶果斷,決斷。
1.聲威和恩澤。
2.猶刑賞。
(charlesthomsonreeswilson,1869-1959)英國物理學家。劍橋大學博士、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設計和制作了威耳遜云室,用來觀察和拍攝帶電粒子的徑跡。為此與康普頓共獲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還研究大氣電現象,研制成測量大氣電的靜電計。
1.刑罰。
1.威嚴的法令。
1.形容神氣十足,聲勢懾人。
1.形容聲勢氣派令人敬畏。
2.指聲勢氣派壯大。
1.形容聲勢氣派完全喪失。
1.瑞鳥。舊說鳳有威儀,故稱。
1.謂略見善政一斑之意。
1.以威力懾服。
2.畏服。
1.語出《書.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孔穎達疏"惟君作福得專賞人也,惟君作威得專罰人也。"原指統治者的賞罰之權,后多謂當權者妄自尊大,恃勢弄權。
1.語出《史記.司馬穰苴列傳》"﹝穰苴﹞文能附眾,武能威敵。"后以"威附"謂使敵人畏懼,使民眾歸附。
1.嚴厲地斥罵。
1.丈夫的母親。
1.威嚴的光芒。
2.佛的靈光。
3.威風,光彩。
1.比喻威勢或威權。
2.莊嚴顯赫。
3.威嚇。以威勢恐嚇。
1.威風顯耀貌。
1.星官名。即弧矢。
1.聲威德化。
1.威服和懷柔。謂威德并用。
2.畏服。
1.猶威福。謂持勢弄權。
2.猶威恩。聲威和恩澤。
1.令人生畏的災禍。
1.威名和功績。
1.謂威怒消釋,臉色轉和。
1.指刑法和教化。
1.威逼,脅迫。
1.法令,禁令。
1.有威嚴,令人敬重。
1.兇暴殘酷。
1.見"威棱"。
1.敬畏而有禮節。
1.令人畏懼的強大力量。
1.猶威嚴。
1.謂使人戰栗的威力。
劇本。德國席勒作于1804年。14世紀,奧地利統治下的瑞士人民結盟準備起義。農民射手退爾原無意參與起義,在遭到總督迫害后,只身射死了總督,于是各州人民相繼起義,推翻了奧地利的統治,退爾被推崇為民族英雄。
1.猶威嚴。
2.威勢。
3.功德﹑勛業。
1.謂以威勢臨駕其上。
①神靈天時墜兮威靈怒。②神靈的威力維神之威靈,大顯于此土。③顯耀的聲威威靈顯赫|威靈絕想像。
1.以威勢相欺凌。
1.溪澗的流水聲。
1.溪流中的石頭。
2.指端溪硯石。
1.菖蒲的別名。生于溪澗,故名。
1.指山間溪流水少石多流急的地方。
1.臨溪的堂舍。
2.堂名。
1.指剡溪紙。浙江剡溪所產的藤制紙最為有名。
1.臨溪水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