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先秦時秦越兩國,一在西北,一在東南,相去極遠◇因稱疏遠隔膜﹑互不相關為"視同秦越"。
戲曲傳統劇目。敘唐代汾陽王郭子儀壽辰,眾子婿前來拜壽。三子郭曖之妻升平公主自恃尊貴不至,郭曖回府怒打公主。公主向唐皇哭訴,郭子儀也綁子上殿請罪,唐皇反勸解小夫妻和好。許多劇種有此劇目,或名《滿床笏》、《福壽山》等。
1.見"打筋斗"。
1.亦作"打觔斗"。
2.翻跟斗。
1.要緊;重要。
2.指緊急時刻。
3.實在;真的。
1.打顫。
1.宋代妓女至筵席前歌唱,向客人討取些小錢物之稱。
1.見"打酒坐"。
1.拯救;營救。
1.直率而明白地講出來。
1.查問。
2.拷問;刑訊。
1.拷打。
1.亦作"打骸垢"。
2.戰栗貌。
1.見"打瞌?"。
1.亦作"打磕睡"。
2.打盹。
1.見"打瞌?"。
1.見"打瞌睡"。
1.猶呻吟。
1.打折扣。
1.形容辦事行動快。
1.撒謊。
1.見"打剌酥"。
1.亦寫作"打剌蘇"。亦寫作"打剌孫"。亦寫作"打辣酥"。
2.蒙古語"酒"的音譯。
1.見"打剌酥"。
1.見"打剌酥"。
1.謂到達目的地后再返回原地。
1.攔阻。
1.方言。抵賴不認帳。
1.把沉在水里的人或物找著取上來。
用來打撈水下沉船、沉物及水面漂浮物的船。吃力淺,航速快,耐波性良好,定位準確。分為內河打撈船和海洋打撈船。前者排水量一般為20~200噸,只配備吊桿、絞車及簡易潛水設備;后者配備大型起吊設備,以及潛水、壓縮空氣、水下電焊、水下切割等設備。
1.取樂;尋樂。
1.天空中云層放電時發出巨大響聲。
1.打擂臺。
1.亦作"打摞臺"。設臺比武。
2.今亦比喻競賽時應戰。
3.比喻存心計較,與人過不去。
1.謂乘對方冷不防時出手打人。
1.謂乘人不備突然開槍。
1.忙里忙外。
1.猶準備;料理。
1.一種民間舞蹈。又名"金錢棍"。北方稱為"霸王鞭"或"花棍"。演員所用之棍用竹子或細木制成,長二尺許,其中四至六處挖有空檔,每檔中串以銅錢,分上下兩面,表演時,上下左右舞動,并敲擊身體四肢﹑肩﹑背各部,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演者邊唱邊舞,其歌曲多為民間小調,通常在節日或廟會時表演。流行于全國各地,歷史悠久。
1.謂行乞。《蓮花落》是乞丐行乞時所唱曲子﹐故稱。
1.演員按照臉譜勾臉。
1.畫花臉,掛胡須。謂化裝以掩飾本來面目。
1.搜索糧食;掠奪財物。
1.古代山區瑤民對小屋之稱。
1.打量。
1.在野外捕殺鳥獸。
1.亦作"打??f0c2"。
2.困倦立不穩貌。
1.行酒令。
1.方言。猶流浪。
1.打劫,搶奪。
1.用眼掃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