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物體時,從物體兩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線在人眼光心處所成的夾角。物體的尺寸越小,離觀察者越遠,則視角越小。正常眼能區分物體上的兩個點的最小視角約為1分。
1.請愿。
1.古代管樂器名。
1.鳴唱騰躍。形容喜悅。
1.高聲唱喊行禮秩序。
2.官名。明鴻臚寺屬官﹐掌典禮唱贊之事﹐從九品。
1.鳴呼聒噪。
1.見"鳴咤"。
1.開航;開船。
1.敲擊鉦﹑鐃或鑼。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號。
1.箏。彈撥樂器。
2.彈箏。
1.彈響手指。
1.敲鐘。
2.謂食則鳴鐘。形容富豪之家的生活。
1.《國語.晉語五》"宣子曰'……今宋人弒其君,罪莫大焉!明聲之,猶恐其不聞也。吾備鐘鼓,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諸侯﹐治兵振旅,鳴鐘鼓,以至于宋。"后以"鳴鐘鼓"謂聲討他人的罪行。
1.見"鳴鐘列鼎"。
1.指織具,梭子。
1.婉轉地鳴叫。
1.古代隨從顯貴出行并傳呼喝道的騎卒。有時借指顯貴。
1.鳴唱。
1.響箭。
1.美德。
1.古代歌頌帝王用語。謂圣明聰察。
2.猶黽黽。勉力;努力。
1.聰明智慧。
1.茶沫。
1.即茶鐺。
1.煮茶時產生的浮沫。
2.茶樹開的花。
1.猶茗苆。
2.指茶。
1.即茗粥。
1.高貌。
1.酩酊。大醉貌。
1.茶芽。謂茶芽嫩如雀舌者。
1.呈青白色的茶。
1.飲茶。
2.指茶。
1.猶斗茶。品茶。
1.茶水。
1.即茶粥。
1.泛指茶。
1.見"冥阨"。
1.陰暗。
1.幽暗。
1.幽深。
1.謂死后相報。
1.寓言中的山名。
1.為鬼神或已歿之人焚化的紙錢﹑紙元寶。
1.悉心參驗。
1.指仙﹑道之書。
1.謂陰間官吏。
2.地府,陰間的官府。
1.迷信謂陰府的職務。
1.為鬼神或已歿之人焚化的假紙幣。
1.失明之臣。古代樂師的自稱。
1.謂神靈顯示的預兆。
1.猶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