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責其成功。
1.猶言活的宗譜。指唐李守素。因其精于譜學,故稱。
1.出行的日期。
1.行走的馬。
1.下棋。
1.乞討。
2.佛教語。謂僧人托缽以求布施。
1.道教語。指呼吸吐納等養生方法的內修功夫。
2.中醫指輸送精氣。
3.指使氣血暢通。
4.指行文氣勢。
1.即行氣。
1.指國君出行時所用的行裝器物。
1.道路。
1.行于前列。
1.舊時高利貸的一種。亦借指借債人。
2.打雜的傭人。
3.使錢,用錢財行賄。
1.處置;發落。
1.戲曲演員根據字的四聲調值,句﹑字﹑音節的旋律運用聲腔。
2.指唱腔。
1.進行搶劫。
1.取巧。
1.將要。
1.偷盜。
1.旅行用的箱子。
1.能行走的獸類。比喻行為卑污的人。禽,獸類的總稱。《管子.立政》"道涂無行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尹知章注"無禽獸之行。"郭沫若等集校引黃震云"'道涂無行禽',指人言之,謂其為能行之禽爾。"一說指路上的囚徒。禽,猶囚。參閱清俞樾《諸子平議.管子一》。
1.指廁所。因其穢污當常清除,故稱。
市面上商品的一般價格。也指金融市場上利率、匯率、證券價格等的一般情況摸~丨熟悉~丨~看漲。
1.猶行賞。
1.營謀。
1.猶行賄。
1.指部屬。
1.又趨。
2.明清時,地方官經推薦保舉后調任京職。
1.德行完美。
1.改變常規,權宜行事。
2.使用勢力。
1.行宮前的闕門。亦借指行宮。
1.參加同業商行的商人。
1.即人行道。大道兩旁的人行便道。
1.指人們之間的禮節應酬等活動。
1.謂被刀斧等兇器砍傷。
1.出行的日數。
1.謂顯示卑下的容態。
2.在路上的容儀。
1.行為象豬狗。謂不齒人類。語本《墨子.耕柱》"子夏之徒問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無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猶有斗,惡有士而無斗矣?'子墨子曰'傷矣哉!言則稱于湯文,行則譬于狗豨,傷矣哉!'"
1.魏晉南北朝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須行走以散發藥性,叫做"行散"。也稱行藥。
2.泛指散步。宋楊萬里有《雨后郡圃行散》詩。
1.舉辦喪事。
1.行旅出發前后的情狀﹑氣派。
2.猶行旅。
3.五行之色≮﹑赤﹑青﹑白﹑黃是配合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之色。
1.謂出行匆忙倉促。
1.見"行色匆匆"。
1.見"行色匆匆"。
1.行走于山地。
1.比喻德行令人仰慕。語本《莊子.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悅之。"
1.古代帝王或高官出行時用作儀仗的障扇。
1.做善事。
1.經營商業。
2.外出經營的流動商人。"坐商"的對稱。
1.猶行酒。謂依次敬酒。
1.進行賞賜。
1.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