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心神相通。
1.喻做事有始無終。
1.見"有上梢沒下梢"。
1.受人尊重﹐有社會地位。
1.書信。
1.謂檢查郵件。
又稱信簡”。正面印有收信人地址、姓名等欄目,背面可書寫通信內(nèi)容,經(jīng)折疊粘貼后呈信封狀的專用信箋。
1.由郵電局遞送的信件﹑包裹等的統(tǒng)稱。
1.辦理郵政業(yè)務的機構。
1.古代郵傳驛站的小官。
1.古時郵人用以表示郵傳信號的鈴鐸。
1.投遞郵件的線路。
1.驛站供郵卒和過往官吏乘用的馬匹。
1.即明信片。
印在郵票圖案下方的編號。一般表示票種、年份、套號、枚號。
1.指集郵愛好者所搜集的郵票﹑明信片﹑首日封﹑郵折等。
1.古代驛站供運送官物和投遞書信所用的馬匹。借指傳遞公文郵件的人。
1.亦作"郵籸"。
2.驛館驛船等夜間報時的更籌。
1.方言。即郵票。詳"郵票"。
1.驛站,館驛。
2.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廬舍。
1.見"郵簽"。
1.古代郵傳驛站的小官。詳"郵吏"。
2.舊時指郵遞員。
1.郵寄來的書信。
1.指清時郵傳部。
1.驛館;遞送文書者投止之處。
2.郵局在街道上﹑廣場上或公園里設立的收寄郵件并辦理小額匯款等業(yè)務的處所。
1.《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家與故潁陰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后因以"郵亭醉尉"為官吏干涉夜游者的典故。
1.郵亭。
1.亦作"郵筒"。古時封寄書信的竹筒。
2.今指郵局設在路旁供投寄信件的信筒。
3.指書信。
4.指信封。
1.郵政事務。
1.郵局的舊稱。
1.古代傳遞公文信件的人。
1.郵局設在街道旁供人投寄信件的信箱。
1.館驛巡察官。
1.郵政和電信。
1.古代為官府傳送物資的勞役。
1.驛站,傳舍。傳送文書,步遞曰郵,馬遞曰置,曰驛。
為一定主題特制的,插貼相關主題郵品,并蓋郵政日戳或紀念郵戳的折疊式硬紙卡。
由國家管理或直接經(jīng)營寄遞各類郵件(信件或物品)的通訊部門。中國古代官府設置驛站,利用馬、車、船等傳遞官方文書和軍情,是世界上最早的郵政。英國于19世紀前期在主要城市設置郵政機構,采用郵票形式作為郵資(寄遞費用)已付的憑證,為大眾寄遞各種郵件,是現(xiàn)代郵政的開始。
用阿拉伯數(shù)字組成的用以表示郵政通信地址所在郵區(qū)的代碼。郵政編碼的方法各國不同。中國郵政編碼采用六位數(shù),分為四級。前二位數(shù)表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前三位表示郵區(qū);前四位表示該郵區(qū)所屬縣(市)局;最后二位數(shù)字指郵件投遞局。推行郵政編碼,可以利用分揀機自動分揀,提高效率,加快郵件傳遞速度。
由郵政機構舉辦的居民儲蓄業(yè)務。始創(chuàng)于英國,現(xiàn)在世界上多數(shù)國家的郵政機構都舉辦儲蓄業(yè)務。其儲蓄種類除一般銀行辦理的定期儲蓄、活期儲蓄外,還因郵政機構具有網(wǎng)點多等特點,有異地存取、全市通兌等儲蓄。
1.郵局。
1.驛站。
2.指郵政設施。
3.指投遞書信的人。
4.郵寄。
1.郵電局按規(guī)定數(shù)額向寄郵件的人所收的費用。
2.方言。郵票。
國家(地區(qū))郵政主管部門發(fā)行的,印有郵資圖案的明信片。有普通郵資明信片、紀念郵資明信片、特種郵資明信片、賀年郵資明信片、風光郵資明信片等種類。
國家(地區(qū))郵政主管部門發(fā)行的,作為交寄郵件的納費標志。包括郵票,印在郵資信封、郵資明信片、郵資郵簡上的郵票圖案,郵資機打印的郵資符志三大類。
1.方言。郵票。
國家(地區(qū))郵政主管部門發(fā)行的,印有郵票圖案的信封。有普通郵資信封、紀念郵資信封、航空郵資信封、美術郵資信封等種類。
1.驛卒。
1.古時貴婦人用的裝有青綠色油幕的車子。
1.見"油壁車"。
1.古人乘坐的一種車子。因車壁用油涂飾,故名。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