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富有文才。
1.推托;推辭。
1.推測判定。
2.推舉決定。
1.猶言推三阻四。
1.向前用力使物體前進或搖動。
2.指使工作展開。
3.搖撼;動搖。
1.揣測;想象。
1.判斷。
1.擊刺。
1.猶推移。
1.宋代禁旅遷補制度名稱。
廣施仁愛、恩惠于他人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漢武帝削弱諸侯王國勢力的措施『初諸侯王國勢力強大『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于公元前127年采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準許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子弟,建立侯國。一個王國分出許多小侯國,直屬領地小了,就無力再與中央對抗了。
1.推耜翻土。古代帝王率領公卿春令郊祀后以示勸農的一種禮儀。
1.把豎立之物推倒。
2.謂打垮原來的政權或社會制度。
3.否定已有的說法﹑計劃﹑決定等。
1.謂齊頭并進。
1.怨恨。
2.避開怨恨,使無怨。
1.違反條約或契約的規定。
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時向對方支付的賠償金額。我國民法通則、經濟合同法均對違約金有專門規定。如規定當事人一方違反經濟合同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如果由于違約已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的,還應進行賠償。
1.違反;背離。
1.違反規章。
1.指違背正統的王朝。
1.猶違拗。
1.違背意旨。
1.違背意愿。
1.違反制度。
1.謂本質邪惡。
1.違背拖拉。
1.失當。
2.違心。
1.失當。
1.違背多數。
2.與眾不同,違反常規。
1.拒絕。
1.內室的門簾。借指婦女。
1.舊指辦理有關科舉考試事務的差事。
1.科舉時代的試院。
1.宮室的門戶。借喻學術的門徑。
1.古代宮室﹑宗廟的旁側小門。
2.猶閨門。
1.科舉制度,自明以來,鄉試﹑會試后,主考挑選試卷中文字符合程式的,編刻成書,明稱"小録"。清稱"闈墨"。
1.宮中小門。
2.引申指宮廷或內室。
1.科考中式者的姓氏。
1.科舉考試時考場上寫的詩文。
1.參加科舉考試。
1.高峻貌。
1.山高貌。
1.高大貌。
1.危險災害。
2.使受破壞;傷害。
1.一種航行的信號燈,按國際海上航行規則,裝設在輪船的前后桅桿上。
2.一種手提的能防風雨的煤油燈,又名馬燈。
1.見"桅竿"。
2.輪船上懸掛信號﹑裝設天線﹑支撐觀測臺的高桿。
1.桅桿。也借指船只。
1.桅桿上的繩索。
1.《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唯﹑阿皆應諾聲◇因以"唯阿"喻差別極小。
2.形容卑恭順從。
1.單單;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