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供養老人。
1.杰出而強有力。
2.指稱雄者。
1.壯美。
2.指杰出人才。
1.科舉考試中的第一名。
2.泛指位次第一;最優者。
1.寬大之額。
1.杰出人才。
1.高大奇異。
1.壯偉而剛毅。
〈書〉①在同輩中才華居首位的人;魁首。②第一名秋試得中~。
1.指高超特出之人。
1.古時木偶戲。
1.特別莊重,持重。
1.首領﹐領頭人。
1.高大強壯。
2.引申為使強大。
1.卓特。
1.離散。
1.乖離變化。
1.分離;離別。
1.離別。
1.別離;分隔。
1.乖離而孤獨。
2.乖戾。
對于做某種事情感到快樂~助人。
1.謂樂歌的理論。
2.文體名。宋宮廷演劇,命詞臣作樂語,使伶人歌唱。先為對偶韻文,后附以詩,也有不附詩的◇遂成為文體,各作家常有所作。
1.音樂的園地。
1.甘心情愿。
1.歡喜。
1.謂其中自有樂趣。語本《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謂樂居其宅。
1.謂沉溺于安樂。
1.古代指配樂的詩詞◇亦泛指能入樂的詩詞。
2.音樂名詞。大型套曲如交響曲﹑奏鳴曲等的各有機組成部分。結構上有相對的獨立性,可以單獨演奏。
3.泛指樂曲。
1.謂整理音樂篇章。
2.指音樂的正聲。
3.古時樂官之長。
4.復姓。戰國時有樂正克。見《孟子.梁惠王下》。
1.樂于職守。
2.詩篇名『王褒《四子講德論》"浮游先生陳丘子曰'所謂《中和》﹑《樂職》﹑《宣布》之詩,益州刺史之所作也。刺史見太上圣明,股肱竭力,德澤洪茂,黎庶和睦,天人并應,屢降瑞福,故作三篇之詩,以歌詠之也。'"后用為稱頌太守之詞。
1.和美;快樂。只,語助詞。
1.和美。
1.舊時紀傳體史書中用以綜述音樂發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妒酚洝酚小稑窌?,《晉書》﹑《宋書》﹑《南齊書》等有《樂志》,《隋書》﹑《舊唐書》有《音樂志》,《漢書》﹑《新唐書》﹑《元史》則與禮合并為《禮樂志》。
1.禮儀中關于音樂的制度。
1.東晉時對免除奴隸身份為佃客者的稱呼。
1.形容開心的樣子。
(~的)形容因為滿意而喜悅的樣子他聽得心里~的,把原來的煩惱事兒都忘了。
1.指戰國時樂毅和鄒衍。
1.先師。禮樂之先賢。
1.函述。泐,通"勒"。書寫。
書寫答覆。覆信時的用語專此泐覆|特此泐覆。
1.指碑文因年久風化而剝蝕消失。
1.猶泐滅。
1.指篆刻。泐,通"勒"。
1.潭名。在江西省高安縣洞山。相傳唐代禪宗曹洞宗良價禪師與其弟子本寂曾居此習禪。
1.江河岸邊因水流沖激而形成的坑穴。
1.古城名。在今廣東省新興縣。宋紹興二十年郡守以城狹隘﹐于城外植刺竹繞之﹐周一千四百八十丈。明洪武十三年增土城于刺竹之內。
1.即竻竹。
1.一種有刺而堅硬的竹。俗稱刺竹。也稱勒竹﹑澀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