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指奉旨興造的工程。
1.一人抵過百人。極言勇猛。
1.一人可抵過十人。形容斗志旺盛。
1.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貫穿在一切事物中◇亦泛指一種思想或理論貫通始終。
1.指隔年耕種的土地。
1.一個意思;同一意義。
2.同心;齊心。
3.專心致志。
4.猶執意,決心。
5.個人意志。
不顧別人反對,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你應當采納別人合理的建議,不要一意孤行。
1.見"一藝"。
1.夏至后白天漸短,古代認為是陰氣初動,所以夏至又稱"一陰生"。
1.同一個聲音。
2.佛教稱佛說法之音為"一音"◇亦以"一音"指高僧大德宣講佛法之音。
3.一種讀音。
1.指吟詩作賦。晉孫綽﹑許詢同負盛譽,和尚支遁問綽與詢孰優孰劣,綽答"高情致遠,弟子早已伏膺;一吟一詠,許將北面。"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及《晉書.孫綽傳》。
1.《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劉孝標注引《鄭玄別傳》"袁紹辟玄,及去,餞之城東。欲玄必醉,會者三百余人,皆離席奉觴,自旦及莫,度玄飲三百余杯,而溫克之容,終日無怠。"后謂痛飲為一飲三百杯。
1.謂一時應變。
一切;所有一應俱全|一應費用皆需自理。
1.一味迎合。
1.牡丹花的一種。
1.謂性情鹵莽。亦指一時沖動。
1.猶一再。
①本指四方形的一角。引申指一個角落或狹小地區各在天一┯紓偏安于一隅。②事物的一個方面。引申指片面,不全面一隅三反|一隅之見。
1.片面的見解。
1.謂一個敵一個。
2.謂將一個總原則貫穿于一切。
1.一場雨。
2.佛經常以"一雨"喻教法;佛說一味之法,眾生隨機緣而有差別,如草木之于雨。
1.一句話就擊中要害。的,箭靶的中心,比喻要害之處。
1.形容說話直來直去,毫無回旋余地。
1.事物的開始。
2.漢《三統歷》法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
3.宋邵雍把世界從開始到消滅的一個周期叫做一元。一元有十二會,一會有三十運,一運有十二世,一世有三十年,故一元共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見所著《皇極經世.觀物篇一》。
4.一個中心或本原。參見"一元化"﹑"一元論"。
5.指天下。 6.一頭。參見"一元大武"。 7.清代稱元寶一枚為一元。 8.清末以來的貨幣單位,銀圓一枚為一元,一元等于十角或一百分。元,本作"圓"。
1.古代祭祀用牛的別稱。
1.《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后以"一元復始"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并常以下句"萬象更新"合成春聯,今人亦偶用之。
1.由多樣向單一發展;由分散向統一發展。亦特指集中統一。
與二元論”、多元論”相對。主張世界的本原只有一個的哲學學說。有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
1.隱語。指瓦松。
1.一個圓形。
2.一丸。
3.貨幣單位。通作一元。
1.佛教用語。一種機緣或因緣。
2.表數量。用于袈裟。
1.謂有緣相合。
兩院制”的對稱。議會只設一個議院,由它行使議會全部職權的制度。芬蘭、丹麥、新加坡、突尼斯等國采用。主張者的理由是公意只有一個,不必設立兩院;且一院辦事便捷,容易通過法案,可節約人力、物力、財力。
1.一年的第一月。
2.一個月。
3.第一個月。
詩歌。李瑛作。1977年發表。作品抒寫周恩來光輝的一生,表達了全國人民在周恩來逝世后的悲痛和懷念,以及對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無比歡欣。詩人善于選擇典型的細節和運用大量的排比句式,表達昂揚奮發的激情。
1.見"一日九遷"。
1.一周,一個圈子。
2.方言。一次;一回。
1.謂一次以后再加一次。
2.一次又一次;屢次。
1.猶一簇。
1.方言。謂使勁,用力。
1.諺語。謂一次行賜,人以為賞,再則視為常例。即功賞宜嚴不宜濫之意。
1.一旦遭逢。
2.一次;一趟。
3.一周遭。四周。
1.指一個早上的時間。
1.一次拜訪。
2.一次;一下子。
3.猶一番。
4.粵中謂稻一熟曰一造。見清鈕琹《觚剩.語字之異》。
1.猶一陣子。
1.同"一是一,二是二"。
1.方言。手指伸開,大拇指尖和中指尖間的距離叫一"揸"。
1.方言。猶言一落腳。
1.一落腳。
1.比喻極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