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知識豐富。
1.用竹編的轎。
1.某些竹類的根狀莖。竹鞭橫臥地下﹐具較長的節間﹐節上有芽和不定根﹐由芽長成筍或新竹鞭。
2.用竹做成的鞭子。
1.古代蜀人以竹為弓矢﹐故稱竹兵。兵﹐兵器。
竹簡和白絹,古代可供書寫。代指史冊功跡著于竹帛。
1.一種魚柵。外蕩養魚常用竹片編成竹簾﹐用固定在水底的竹樁夾住﹐防止逃魚﹐并裝有箔門﹐便于船舶通行。
1.竹簾。
1.折竹占卜。
1.即竹疏布。
2.指淡藍色的布紋致密的棉布﹐常用來做夏季服裝。也有白色的﹐叫白竹布。
1.用竹篾編的籠子。
1.植物名。生竹林下﹐羽狀復葉似水芹﹐莖葉皆細而可食。
2.鴨跖草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鴨跖草》。
1.冊封大臣時所用的竹簡。
1.竹杖。
1.清朱彝尊別號。因家有竹垞﹐故稱。
1.竹子砍過后的殘留竹莖。
1.竹筏的美稱。
1.竹制的安在檁條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椽子。
1.見"竹床"。
1.竹扦。
1.見"竹村"。
1.亦作"竹邨"。
2.竹林茂盛的村莊。
1.粗竹席。
1.亦作"竹檐"。
2.竹制的扁擔。
1.指傳說中黃帝時的《彈歌》。即《斷竹》歌。
1.竹制的刀。
1.竹制管樂器♂吹﹐有吹孔一﹐指孔六﹐近吹孔處另有膜孔﹐蒙以蘆膜或竹膜。尾部常有二至四個出音孔﹐通常可吹奏四個調﹐是用于獨奏﹑合奏或伴奏的重要民族樂器。
1.洛陽古代宮殿名。
2.庭院植有竹林的宮殿。
1.竹席。
1.以竹子作材料的雕刻工藝。分竹刻﹑竹根雕﹑留青﹑翻簧等多種制作技法。
1.竹簡。
1.竹林深處搭建的簡陋竹屋。
1.一種有坐位而無轎廂的竹制的轎子。
1.用粗竹竿編排而成的渡水用具。
1.即竹夫人。
1.用竹子編造的門。
1.筍殼脫落時附著在竹節旁的白色粉末。
1.竹間之風。
1.鳳凰。傳說鳳鳥非竹實不食﹐故稱。
1.蟲名。竹虱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竹虱》。
1.古代消暑用具。又稱青奴﹑竹奴。編青竹為長籠﹐或取整段竹中間通空﹐四周開洞以通風﹐暑時置床席間。唐時名竹夾膝﹐又稱竹幾﹐至宋始稱竹夫人。
1.竹的表皮。
1.竹中的白色薄膜。
1.一種竹制的拂子。捶破小竹的一節而成﹐用以驅除蚊蠅。
1."竹使符"的省稱。
2.泛指地方長官印符。
1.盛箭的竹器。
1.用竹子編作屋蓋。比喻簡陋的屋子。
1.竹箭。
1.砍下來的削去枝葉的竹子。
2.竹子的主干。
3.指竹子。
1.用竹竿報信警戒敵情的崗哨。
1.竹林茂盛的山脊。
1.旗桿;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