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縹緲"。
1.件件。
1.如今;而今。
1.試看。是,用同"試"。
《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假如這個可以容忍,還有什么不可容忍呢!表示絕對不能容忍。
1.什么。
1.猶人人,任何人。
1.什么。
1.事事;凡事。
1.謂食品等味道正,合口味。
2.謂心里感到好受,舒服。
1.務須;務必。
1.連詞。因此;所以。
1.因此。
1.這個月。
1.雖則;雖然。
1.亦作"是即是"。
2.雖則是;雖然是。
1.訂正;校正。
1.和藹;和樂。
1.亦作"柿餅"。亦作"?餅"。
2.別名白柿﹑柿花。用柿子制成的餅狀食品。味甜美。
1.亦作"柹蒂"。
2.見"柿蕂"。
1.柿子制成的糊狀食品。
1.亦作"柹糕"。亦作"?糕"。
2.以糯米﹑干柿搗粉蒸制而成的食品。
1.柿餅的別名。詳"柿餅"。
1.亦作"柿盤"。
2.指柿樹的根。
1.亦作"柹漆"。
2.椑柿搗碎所浸出的汁液。因涂附物上可防腐御濕,多用以漆涂器物,故稱。
1.亦作"柹蒂"。柿子與莖﹑葉相連的部分。可入藥。
2.綾的一種。
1.亦作"柹霜"。亦作"?霜"。
2.柿餅曬干后,表面滲出的白霜。味甜,可入藥,治喉痛﹑咳嗽等。
1.柿樹的葉子。經霜即紅。詩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2.《新唐書·文藝傳中·鄭虔》"虔善圖山水,好書,常苦無紙,于是慈恩寺貯柿葉數屋,遂往日取葉肄書,歲久殆遍。"后常用"書柿葉"為勤苦習字的典故。
3.綾名。
1.柿子樹。
2.柿子樹的果實。
1.辣椒的一個品種。果實近球形,略扁,表面有縱溝,形似柿子。味不很辣,略帶甜味,是普通蔬菜。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1.指漢代金幣馬蹄金。因其形如干柿,故稱。
1.缽盂。
1.租地。
1.借貸。
2.赦免;寬縱。
1.寬恕過錯。
1.謂免除禍患。
1.租金。
1.寬恕容忍。
1.赦免。
1.免死。
1.借貸;賒欠。
1.賒賬。
1.猶設備,設置軍備以御敵。
1.猶言適合便利。
1.謂適應變化。
1.見"適纔"。
1.謂辦事能力與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場所相當。
1.亦作"適才"。
2.猶剛才。
1.指四個姓氏。自漢以來,歷代多有以四個名門貴族的姓氏合稱為四姓的。如東漢明帝時外戚有樊﹑郭﹑陰﹑馬四姓(見《后漢書.明帝紀》李賢注);三國蜀有焦﹑婁﹑孟﹑毛四姓(見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吳有朱﹑張﹑顧﹑陸四姓(見《文選.陸機》李善注);晉廣陵郡有雷﹑蔣﹑谷﹑魯四姓(見《晉書.劉頌傳》);唐有崔﹑盧﹑李﹑鄭四姓(見《新唐書.儒學傳中.柳沖》)等。
2.南北朝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為甲﹑乙﹑丙﹑丁四等,謂之四姓。
3.泛指名門貴族。
1.指東漢明帝外戚樊﹑郭﹑陰﹑馬四姓的子弟。
1.相傳為堯舜時代四個惡名昭彰的部族首領。《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于四門,流四兇族渾敦﹑窮奇﹑梼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兇也。"《書.舜典》"流共工于幽洲(州),放歡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宋蔡沈集傳"《春秋傳》所記四兇之名與此不同,說者以窮奇為共工,渾敦為歡兜,饕餮為三苗,梼杌為鯀,不知其果然否也。"后世多用以比喻兇狠貪婪的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