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供祭祀用的牛。
1.指卑微的地位。
1.朔日月見于東方之象。
1.斜缺。杋,夏歷下旬缺月現于西方。喻缺點﹑失誤。
1.過午。
1.謂日影西斜。景,日影。
1.斜日。喻遲暮。
1.過午進膳。謂勤于政事。
1.亦作"??efbb"。
2.高大峻險貌。
3.挺拔貌。
1.交錯不齊貌;縱橫貌。
1.形容卓越特立。
1.賊人的同伙。
1.殘虐;暴虐。
1.賊伙。
1.禍根。
1.敵軍或叛軍。亦指敵軍或叛軍的士兵。
1.見"賊捕掾"。
1.漢代主捕盜賊的小吏。
1.指具有偷盜本領的人。
1.殘害。
1.官署名。西漢成帝于尚書初置二千石主郡國事。東漢光武帝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盜賊﹑詞訟﹑罪法,亦稱賊曹。
2.官名。東漢太尉屬官以及各郡縣置賊曹,主盜賊事。
3.特指兵部。
4.賊眾;匪類。
1.指討賊的戰場。
1.有害的灰塵。喻欺君罔上者。
2.賊寇的蹤影。
1.奸臣;亂臣。
2.對敵寇之臣的貶稱。
1.指心懷異志﹑為奸作惡的人。
1.見"賊臣亂子"。
1.見"賊丑生"。
1.賊伙,賊眾。
1.指偷竊﹑劫奪財物的人。
2.謂偷竊﹑劫奪財物。
3.指陰謀禍亂。
1.損害仁義之道。
2.妖道。罵巫覡道士的話。
1.盜賊與間諜。
2.敵方的間諜。
1.殘殺格斗。
1.桅。
1.指為敵人做誘降工作的叛徒﹑逆賊。
1.盜竊犯。
1.盜賊。
1.指敵人的氣勢﹑兇焰。
1.四時不正之風,或穴隙檐下之風。皆有害于人畜。
2.賊人的兇焰。
1.賊寇進犯的戰火。
1.指賊軍的攻勢。
2.賊兵的鋒刃。
1.反叛作亂者。
1.賊人的二頭領。
1.像紅棗的顏色。
1.棗樹花。
2.指棗花形狀的花紋。
3.食品名。用面粉和棗子做成的糕點。
1.棗樹開花季節。泛指初夏。
1.形容昏聵遲鈍。語出《宋書.范曄傳》"棗膏昏鈍。"
1.由棗木制成的帶節的杖。
1.亦作"棗徑"。
2.兩旁植有棗樹的路徑。
1.謂雕版印刷。舊時多用棗木或梨木雕刻書版,故稱。
1.棗樹與栗樹。亦指棗子與栗子。
2.古時婦女早間拜見長輩時常獻的果品。
1.棗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