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謀叛的念頭。
互相結盟的國家盟邦聯合行動。
1.清代蒙古地方行政區域盟的主要首領。
2.猶盟主。
1.即盟文。
1.指結拜兄弟中年幼者。
1.古代掌管保存盟約文書的官府。
2.指司盟之官。
1.締結條約結成同盟的國家。
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同盟國。
1.同盟友好。
1.猶會盟。古代諸侯間的集會結盟。
1.即孟津。古黃河渡口名。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北﹑孟縣西南。相傳周武王伐紂,八百諸侯在此不期而盟會,并由此渡黃河。歷代以為會盟興兵的要地。
1.有共同戰斗目標的同盟軍隊。
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的軍隊。
1.謂與鷗鳥訂盟同住水鄉。喻退隱。
2.指結為伴侶的鷗鳥。
1.見"盟盤"。
清政府對蒙古族的政治制度。1624-1771年推行于蒙古族地區。在蒙古原有社會制度基礎上,參照八旗制度組織原則建立。旗為軍政合一單位,平時生產,戰時出征。數旗合成盟。由清政府任命旗長、盟長。對穩定蒙古社會秩序起一定作用。解放后廢除,只保留盟旗稱謂,盟相當于地區,旗相當于縣。
1.猶盟約。
1.即明器。古代隨葬品的統稱。
1.古代結盟時殺牲歃血以向神立誓表誠。
1.猶海誓山盟。對著山海盟誓。極言男女相愛,堅貞不渝。
①即盟約”。②起誓;發誓舉手盟誓。
1.盟書中的首要條款,多記載主盟人及與盟人姓名。
2.頭領。
1.古代結盟立誓,舉行歃血盟禮時所載錄的文辭◇亦泛指誓約文書。
1.古代締結盟約時所設的壇場。
1.盟誓的文辭。
1.古人對神盟誓時所燃的香。
1.盟誓在心。
1.猶盟約。語本《莊子.讓王》"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為信。"
1.把兄弟。結拜的兄弟。
1.猶誓言。
1.猶盟約。
1.戰友。
2.猶言盟兄弟。
1.參與結盟的成員。
2.特指愛國民主黨派中國民主同盟的成員。
1.婚盟的緣分。
1.盟書。
1.盟誓的信約。
1.猶盟詛。
1.指結拜姐妹中年長者。
1.結盟立誓。
2.對神立誓詛咒。
1.昏暗不明。
1.昏亂。
1.昏暗貌。
1.昏暗。
1.謂天色昏暗。
1.指迷蒙的霧氣。
1.屋梁。
2.喻重臣。
1.屋宇相連貌。
2.象聲詞。
1.懵懂,半睡半醒的樣子。
1.昏昧;糊涂。
1.愚鈍,不懂事。
1.亦作"瞢暗"。
2.謂晝夜未分,混沌不明的樣子。
1.見"瞢闇"。
1.糊涂。亦指糊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