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木板"。
1.筍名。
1.蝦名。
1.南朝宋謝靈運和鮑照的并稱。
1.考中進士者給應試時所用的筆的制作者的酬金。由制筆工匠上門索取。
1.舊時臣下感謝君主的奏章。
1.告別﹐辭別。
1.諱言別人死亡的用語。只適用于男子。
托稱有病請求辭職退隱或謝絕賓客訪問應侯(范雎)因謝病,請歸相印|而黃歇守舍,常為謝病。
1.因自己沒有才智而辭謝。常用作謙詞﹐表示婉言推辭。語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趙文子﹞使士文伯謝不敏焉。"
1.親友前來拜訪或慶吊﹐事后赴其家回拜表示感謝﹐稱"謝步"。
1.謂因過失而慚愧﹐表示道歉﹐請求原諒。
1.見"謝池草"。
1.謂去世。
感謝的心意。多用于書信順致謝忱|聊表謝忱。
1.猶謝候﹐謝賀。
1.見"謝家池"。
1.《南史.謝惠連傳》﹕"族兄靈運嘉賞之﹐云'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語'。嘗于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后遂以"謝池草"為懷念弟弟之典。
1.詞牌名。又名《風中柳》﹑《高麗史》﹑《風中柳令》﹑《玉蓮花》﹑《賣花聲》。雙調﹐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韻﹔亦有六十四字﹐五仄韻﹐以及六十四字﹐四仄韻的變體。
1.詞牌名。雙調﹐九十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韻。宋張先于玉仙觀道中逢謝媚卿﹐首作此詞。與六十六字《謝池春》令詞不同。參閱《詞譜》卷二二。
1.流逝﹔過去。
1.在各種儀式上表示感謝的話。
1.辭謝﹐告辭。
2.答謝的話。
1.群臣叩謝皇帝賜花。宋代大宴及御筵時的一種禮節。其所賜花﹐并須戴歸私第﹐不得更令仆從持戴﹐違者糾舉。
1.感謝的心情。
1.向瘸腿的人謝罪。事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居歳余﹐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平原君怪之﹐曰﹕'勝所以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躭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斬笑躭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躭者﹐因謝焉。"后用為禮賢下士的典實。
東晉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侄女,王凝之之妻。曾在家遇雪,謝安問如何形容雪花,其侄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認為未若柳絮因風起”,受到謝安稱賞◇世因而稱女子的詩才為詠絮才”。
1.感謝恩德。
1.指才智杰出的年輕人。語本《宋書.謝惠連傳》"﹝謝方明﹞子惠連﹐幼而聰敏﹐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深相知賞……卒﹐時年二十七。"
1.感謝親朋祭奠死者。
1.喪事辦完后﹐去拜謝前來吊唁的親朋。
1.成年人因患某種病或者隨年齡的增長﹐頭頂的頭發逐漸脫落。
1.列敘不足之處『王充有《論衡.謝短篇》。
2.避其所短。
1.謝家美女。亦泛指大戶人家的美女。
1.對別人的恩惠用禮節表示感謝。
2.文體名。
1.即謝公樓。
電影演員。原名謝環復,湖南益陽人。女。曾任武漢歌舞劇院歌劇演員。1959年從影。1963年起任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主演有《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臺姐妹》、《淚痕》等影片。著有《銀幕內外》。
南宋詩人。字君直,號疊山,信州弋陽(今屬江西)人。寶棠曇浣士。南宋末為江西招諭使,參加抗元,失敗后流亡民間◇元朝強迫他出仕,送到大都,絕食而死。其詩哀傷南宋之亡,多為悲涼之作◇人輯有《疊山集》。
1.見"謝太傅"。
1.即謝公墩。
1.同"謝安棋"。
1.指南朝宋謝惠連《雪賦》。
2.指唐謝偃作的賦。
1.謂辭官。
1.指晉謝安。
2.指南朝宋謝靈運。
3.指南朝齊謝杋。
4.指宋謝景初。
1.即謝安墩。
2.宋謝枋得寓居讀書處。
1.謂不能隱居﹐未遂素志。典出《晉書.謝安傳》﹕"安雖受朝寄﹐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鎮新城﹐盡室而行﹐造泛海之裝﹐欲須經略粗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遂遇疾篤。"
1.一種前后齒可裝卸的木屐。原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游山時所穿﹐故稱。事見《宋書.謝靈運傳》﹕"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巖嶂十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其前齒﹐下山去其后齒。"《南史.謝靈運傳》引此作"木屐"。
1.一種樣式的紙。為宋謝景初初創﹐故稱。
1.在今浙江省樂清縣雁蕩山。
1.謝杋為宣城太守時所建之高齋地。一名北樓。唐咸通間﹐刺史獨孤霖改建后﹐稱疊嶂樓。
1.相傳前秦苻堅率眾百萬﹐進駐淮肥﹐東晉京師震恐﹐而征討大都督謝安"夷然無懼色"﹐且與其侄謝玄下棋賭別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以優勢離去﹐臨行﹐"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遂破苻堅。乞﹐送。事見《晉書.謝安傳》◇遂用作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