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封建時代臣下獻錢財以參與國君所設的宴會。
1.見"餵啜"。
1.以飲食款待。
1.饋贈食物。
1.會聚飲宴為樂。
1.享受俸祿。
1.亦作"餵麋"。
2.吃粥。
3.粥。
1.見"餵糜"。
1.午后三時至五時,傍晩。
1.飲食。
2.傍晩時吃飯。
1.喂飯。
1.亦作"餵醊"。
2.吃喝。
1.飯食;食糧。
1.飲酒;吃酒糟。
2.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語出《楚辭.漁父》"眾人皆醉,何不餵其糟而歠其釃?"
1.見"餵糟歠醨"。
1.見"餵糟歠醨"。
1.見"餵糟歠醨"。
1.亦作"餵糟啜醨"。亦作"餵糟歠漓"。
2.吃酒糟,喝薄酒。謂追求一醉。語本《楚辭.漁父》"眾人皆醉,何不餵其糟而歠其釃?"《文選》釃作"醨"。呂向云"餵糟歠醨﹐微同其事也。餵﹐食也。歠﹐飲也。糟﹑醨﹐皆酒滓。"洪興祖補注"醨﹐薄酒也。"
3.比喻屈志從俗;隨波逐流。
4.比喻文字優美﹐令人陶醉。
1.指食糧。
1.見"餵饀"。
1.亦作"巍卬"。
2.高;高大。
北朝魏國(包括北魏、東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多為正書,風格多樣,古樸、奇倔、流麗皆有,開隋唐楷法先河。
1.漢相魏相和丙吉的并稱。
1.西漢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而家貧無以自通,于是常在齊相舍人門外掃地,終于得要舍人的通報。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因以"魏勃掃門"為典實。
1.即原蠶。晩蠶,第二番蠶,以晩葉飼養。
1.見"魏顆結草"。
清代秦腔演員。字婉卿,四川金堂人。十三歲學藝,演花旦。1779年到北京演出,一時轟動。表演自然細膩,勇于創新,但有色情成分。
1.典出《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后以"魏車委照"謂不用明珠照亮車乘。比喻珍惜人才。
1.指明魏忠賢的黨羽。
1.指魏王堤。
1.即魏紫。語本宋丘璇《牡丹榮辱志》"魏紅為妃。"
1.晉魏舒女,名華存。幼時好道慕仙,后托劍化形而去﹐被封為南岳夫人◇代又以為花神之首。
1.見"魏勃掃門"。
1.指信陵君。
2.指魏文帝曹丕。
1.《太平御覽》卷七五五引晉徐廣《自序》"自后漢沖質已后﹐此藝中絶,至獻帝建安中,曹公執政﹐禁闌幽密﹐至于博弈之具﹐皆不得妄置宮中﹐宮人因以金釵玉梳,戲于妝奩之上,即取類于彈棋也。及魏文帝受禪,宮人所為,更習彈棋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奩戲。"后因以"魏宮妝奩"為彈棋之典。
1.魏闕。
1.見"魏國山河"。
1.指大好河山。語本《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電影、戲劇演員。天津人。1928年入山東實驗劇院。1934年從影,主演影片《人之初》◇相繼主演《馬路天使》、《保衛我們的土地》、《祝福》、《燎原》等近四十部影片。表演以質樸深沉見長。
1.即魏紫。
1.見"魏王瓠"。
1.即魏紫。
1.見"魏家品"。
1.即魏紫。
1.高科。指狀元。
1.春秋晉魏顆不從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與秦將杜回戰于輔氏,"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余是以報。'"見《左傳.宣公十五年》◇因以"魏顆結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報效之意。
明代戲曲音樂家。字尚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寄居太倉(今屬江蘇)。嘉靖年間,由張野塘等協助,在原昆山腔基礎上,吸收海鹽、余姚、弋陽諸腔的長處,形成新聲,稱水磨調”,即昆腔。著有《曲律》(一名《南詞引正》)。
1.魏太子。亦特指曹丕。兩,貳;副。
1.復姓。春秋晉有魏強氏。見《通志.氏族五》。
1.古代宮門外兩邊高聳的樓觀。樓觀下常為懸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
1.謂身居江湖而心向朝廷。語本《莊子.讓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