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帳幕。
2.齊隋婦人所戴用以遮蔽全身之物。
1.指詩興。
1.詩人的衣袖。
1.吟誦玩味。
1.詩人的瘦腰。
1.猶吟唱;吟誦。
2.指詩歌。
1.吟誦尋繹。
1.笑貌。
2.形容聲音嘈雜。
1.見"吟詠"。
1.謂對月吟詩。
2.謂對月鳴叫。
1.見"吟玩"。
1.猶詩債。
1.詩卷;詩冊。
1.詩人的手杖。
1.詩人的胡須。
1.吟詩醉酒。
1.狺狺。狗叫聲。
1.見"垠堮"。
1.亦作"垠鍔"。亦作"垠鄂"。亦作"垠崿"。
2.界限;邊際。
3.懸崖;斷岸。
1.見"垠堮"。
1.見"垠堮"。
1.邊際。
1.猶懸崖。
2.邊際。
1.并列聳立貌。
1.水流回旋貌。
1.(狗)叫。
1.吠叫的狗。比喻仗勢欺人的奴才。
1.犬吠聲。
2.比喻議論中傷之聲喧嚷。
3.比喻爭辯不休。
1.爭辯貌。
2.同"誾誾"⊥顏悅色貌。
1.呻吟。
1.古代把一天分為十二辰。每辰分上﹑中﹑下,后分為初﹑正。寅半即寅正,相當于清晨四點鐘。
1.恭敬導引。
1.即客館。
1.古代兵車名。
1.敬誠。
寅年吃卯年的糧,比喻入不敷出,預先支用我們總爺也是寅吃卯糧,先缺后空。
1.恭謹協(xié)和。
1.舊稱有交情的同僚。
1.恭敬送行。
1.唐制,明堂為十二階,法十二辰以象地。青陽左個(東面左側之室)之階為寅階。即東北方之階。
1.恭謹戒懼。
1.見"寅獸"。
1.恭敬信奉。
1.同僚。
1.敬思。
1.虔敬,恭敬虔誠。
1.語出《書.舜典》"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后世多以"寅清"為官吏箴戒之辭,謂言行敬謹,持心清正。
1.見"寅邱"。
1.亦作"寅丘"。
2.大丘。《淮南子.說林訓》"寅丘無壑,泉原不溥。"俞樾《諸子平議.淮南內篇四》"寅丘,謂大丘也。《方言》'夤,大也。'《廣雅.釋詁》同。寅即夤之叚字。言丘雖大而無壑,則泉原不溥也。"一說,有地下水之丘『高誘注"言污小潦水名寅。寅之丘無大壑,故泉流不得溥。"
1.屬相為虎的人。
1.敬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