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樓房。
1.騶虞幡。
1.猶騶駕。
1.駕馭車馬的侍從。
2.指車馬。
1.駕馭車馬的人。
2.指車馬﹑隨從。
1.掌管車馬的差役。亦泛指一般仆役。
1.猶諏吉。
1.商定。
1.商議斟酌。
1.咨詢﹔征詢。
1.選擇吉日。
1.查考經律。
1.謀議﹔商議。
1.商量選擇吉日。
1.咨詢﹔詢問。
1.謀議。
1.謂商議治理國家。
1.咨詢。
1.謀議。
2.象聲詞。
1.星次名。即娵訾。
1.淺陋之見﹐一孔之見。
1.村落﹐窮鄉僻壤。
2.部落。
1.邊遠僻小之地。
1.僻遠處。猶言天涯海角。
1.邊邑的通道。
1.邊隅﹐角隅。
1.邊遠鄉邑。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蠻名魚為娵隅。"娵﹐同"陬"◇因以"陬喁"指魚。
1.雝隅﹐室內西南角。
2.僻遠之地。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郝隆為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作一句云﹕'娵隅躍清池。'桓問﹕'娵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娵隅。'桓公曰﹕'作詩何以作蠻語?'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娵﹐同"陬"◇以"陬隅句"借指蠻語。
1.農歷正月的別稱。
1.見"陬訾"。
1.亦作"陬觜"。
2.星名。
3.古天文名詞。十二次之一。古代以歲星在十二次的位置紀年。
1.比喻人刻苦磨練﹐力求精進。括羽﹐用羽毛裝束箭尾。語本《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雕刻。
1.一種輕疾而鋒利的箭。
2.指大箭頭的箭。
1.挺拔貌。
2.突出貌。
3.銳利貌。
4.簇擁貌。鏃﹐通"簇"。
1.見"詛楚文"。
1.秦國石刻。內容為秦王祈求天神制克楚兵﹐復其邊城﹐故后世稱"詛楚文"。據考證﹐約為秦惠文王和楚懷王時事。已發現三石﹕一為"巫咸"﹐一為"大沈厥湫"﹐一為"亞駝"﹐宋時先后在不同的地方出土。
1.詛咒﹑怨恨。
1.詛咒﹔咒罵。
1.咒罵。
1.誓約。
2.謂歃血結盟。
1.咒罵責備。
1.即巫師。
1.猶盟誓。
1.詛咒的文字。
1.咒罵哭叫。
1.謂用詛咒來害人。
原指祈求鬼神降禍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罵否則厥口詛咒|她要詛咒這不平的世道。
1.祈求鬼神加禍于敵對的人。
2.周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