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朝梁到溉﹑到洽的合稱。
1.亦作"均一"。
2.公允如一;均勻無別。
1.謂閑散安逸。常用以指朝官外放或退隱。
1.《史記.酷吏列傳》"﹝周陽由﹞與汲黯俱為忮,司馬安之文惡,俱在二千石列,同車未嘗敢均茵伏。"司馬貞索隱"均,等也。茵,車蓐也。伏,車軾也。言二人與由同載一車,尚不敢與之均茵軾也,謂下之也。"后因以"均茵伏"喻指同列為伍。
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時間的間隔相等今年的雨水很~ㄧ鐘擺發出~的聲音 ㄧ把馬料拌得均均勻勻的。
1.指種植的間隔均勻適度。
1.北宋陽翟(今河南禹縣)所造瓷器。因其地有鈞臺,故名鈞窯,俗作均窯。金改陽翟為鈞州(即均州),歷代制造瓷器。
1.純凈不雜。瞓,通"粹"。
1.同一的服裝。謂著相同的戎裝。語出《左傳.僖公五年》"均服振振。"陸德明釋文"均,如字,同也。字書作袀,音同。"《文選.左思》"六軍袀服。"劉逵注引《左氏傳》曰"袀服振振。"《呂氏春秋.悔過》"今袀服回建,左不軾而右之超乘者五百乘。"高誘注"袀,同也。兵服上下無別,故曰袀服。"陳奇猷校釋"蓋與敵作戰,使敵人分辨不出何者為將帥,何者為士卒,將帥與士卒服同一之戎服,故曰袀服。"一說,為黑色戎服?!稘h書.五行志中之上》"《左氏傳》晉獻公時童謡曰'丙子之晨,龍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旗。'"顏師古注"袀服,黑衣。"后用以泛指戎裝,軍服。
1.黑色(服裝)。
1.純一黑色祭服。
1.純一。
1.一色粗布衣服。借指庶民百姓。
1.大權。
1.尊長的教化。
1.謂同樣的資質。
1.對上級裁決的敬稱。
1.可以稱量三十斤的秤。
1.指鈞天廣樂。
1.對帝王或長官的敬稱。謂其仁厚慈愛。
1.謂功德相同。
1.均等。
1.勢均力敵﹔對等。
1.均衡調和。
1.一鈞半﹐合四十五斤。
1.鈞軸和宰輔。指國家政務重任。亦指擔負國家政務重任的人。
1.比喻國家政務重任。
2.喻指擔負國家政務重任的人。
3.比喻平衡公正。
書信中敬請收信人閱知的敬辭,用于尊長或上級軍座鈞鑒。
1.謂勝負不分﹐打成平局。
1.三十斤銅。
1.銅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獄訟雙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堅﹐矢者取其直。及斷﹐勝者官司還其金﹑矢﹑敗者則沒入。語本《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兩造禁民訟﹐入束矢于朝﹐然后聽之。以兩劑禁民獄﹐入鈞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聽之。"孫詒讓正義﹕"故《易.噬嗑》為獄訟之象﹐其九四爻辭云'得金矢'﹐又六五云'得黃金'﹐即謂訟得直而歸其鈞金束矢也。"
1.對豪門貴族的家眷或他人的親屬的尊稱。
1.對尊長閱覽的敬稱。
1.見"鈞天廣樂"。
1.謂待以平等之禮。
1.對上級命令的敬稱。
1.猶重用。
1.對長官令牌的敬稱。
1.對長官批示的敬稱。
1.均等﹐相等。
1.樂調和諧的玉磬。
1.見"鈞天曲"。
1.猶大權。
1.見"鈞容直"。
1.即鈞容直。
1.宋時從禁軍中鹽組成的儀仗樂隊。它們以騎吹形式在"御駕"出行時演奏教坊樂。
1.同時發出響聲。
1.鈞和石。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2.比喻數量多或分量重。
1.相等﹐相當。適﹐通"敵"。
1.指國事重任。
1.毛色純一的駟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