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整理修飭。
1.見"移樽"。
1.見"移樽就教"。
1.倔強;高傲。
1.紛亂貌。
1.猶馀哀。
1.謂遺留仁愛于后世。
2.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
4.愛未遍及;偏愛。
5.謂拋棄親愛之人。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
1.頌德碑。舊時為頌揚官員德政而所立的碑。
1.指漏檢的缺陷。
1.《后漢書.逸民傳.龐公》"﹝龐公﹞因釋耕于壟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問曰'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后遂以予子孫以德,使其淡泊自守,安寧無事為"遺安"。
1.指遺留下來尚未了結的案件。
1.指皇帝遺詔中關于賞賜臣子的條款。
1.苞,通"殍"。謂遺棄餓殍。
2.遺脫葉殼。
1.指年久失修的堤岸。
1.猶馀杯;殘酒。
1.指前代遺留之碑;古碑。
1.猶逃奔。
1.舍棄事物的根本﹑主要部分。
2.猶遺表。
1.戰敗而奔散的殘兵。
1.猶遺墨。
2.猶遺囑。
1.謙稱先人的遺墨。幣,通"敝"。
1.前朝遺留的弊病。
1.殘存的壁壘。
1.指散佚而殘缺不全的典籍。
1.同"遺編斷簡"。
1.未盡其用的利益。
1.謂古代大臣臨終前所寫的章表,于卒后上奏。
1.謂留下軍隊。
2.指殘兵。
1.指成把的遺穗。
1.猶馀輝。
1.指殘留的疵病。
1.猶馀波。
1.失之于疏薄。
1.指舊時拖欠的債務。
1.唐代拾遺﹑補闕同是諫官,因其職掌相同,故并稱之。
1.庇護﹔掩護。
1.死的別稱。
1.隱衷﹐內心的想法。
1.謂變化莫測。
1.隱藏著的禍患。
1.謂有所忌諱而隱瞞不說。
晦昏暗不明。指意思不明顯,不容易明白文章內容隱晦,不容易理解。
1.人所不知的惡行。
1.見"隱幾"。
1.見"隱跡"。
1.隱藏行蹤﹑埋沒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1.《禮記.曲禮上》﹕"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鄭玄注﹕"隱疾﹐衣中之疾也。謂若黑臀黑肱矣。"孔穎達疏﹕"體上幽隱之處疾病。"后用"隱疾"指不便告人的疾病﹐如性病﹑天閹之類。
1.亦作"隱機"。靠著幾案﹐伏在幾案上。
2.幾案。南朝齊謝杋有《烏皮隱幾》詩。
依靠著幾案公子牟隱幾太息。
1.暗記。人身上的青黑斑點。
1.猶妒忌﹔疑忌。
2.隱瞞﹐隱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