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私自進見。
1.梵語。印度古代神話中國王名,即轉輪王。也寫作"禳佉"﹑"衛佉"。
1.亦作"儴徉"。
2.游蕩貌。
1.見"儴佯"。
1.助理。勷,通"襄"。
1.露濃貌。
2.波濤開合貌。
1.祭神避禍。
1.祭神除災。
1.祭神以消災祈福。
1.猶禱祭。
1.向神祈求解除災禍。
1.為消災除病而祭祀。
1.祭神祈求災異不作,莊稼豐收。
1.向神祭禱,謝罪消災。
1.禳除兇星。
1.謂禳除邪惡災禍。
1.猶禳祭。祭神卻病。
1.見"禳災"。
1.瓜瓤的味道。
1.謂土地松軟肥沃。
1.獲得豐收的平原地方。
1.眾多。
1.猶豐歉。謂年歲豐登或歉收。
1.豐熟貌。
1.人群紛雜貌。穰﹐通"攘"。
1.形容愁緒紛亂勞神焦慮。穰﹐通"攘"。
1.古代替人向神鬼禳祝致福者。穰﹐通"禳"。
1.豐年。
1.向神祈求莊稼豐收。穰﹐通"禳"。
1.攘災;祛災。穰﹐通"攘"。
1.芻料;喂牲口的草。
1.紛亂貌。躟,通"攘"。
1.急行貌。一說行走不正貌。
1.吵鬧。
1.吵鬧。
1.大聲吆喝。
1.喊叫。
1.吵鬧;搗亂。
1.叱罵;大聲責罵。
1.吵鬧。
2.喧嚷。
1.(rāngrāng)吵鬧;叫喊。
1.土做的臺階。
1.猶言土地政策。
1.即衛蟲。《淮南子·道應訓》"吾比夫子,猶黃鵠與壤蟲也,終日行不離咫尺而自以為速,豈不悲哉!"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壤〕又為衛,《淮南·道應》'猶黃雀與壤蟲也。'"晉葛洪《抱樸子·論仙》"若謂受氣皆有一定,則雉之為蜃,雀之為蛤,壤蟲假翼,川蛙翻飛……皆不然乎?"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梁太尉王僧辯書》"壤蟲之比黃鵠,轍鮒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說,幼蟲。見《淮南子》高誘注。
1.田地。
2.國土;領土。
1.壤地,土地。埊,"地"的古字。
1.本土所產的貢物。
1.高起的土地。
1.傳說中堯時的一個田野老人。
1.即《擊壤歌》。相傳堯時有老人擊壤而歌◇成為歌頌太平盛世之典。
1.謂相隔很遠,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