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私以禮物拜會出使國之國君。
2.指私覿之禮物。
3.同僚間的非公事相見。
在黑龍江省東南部、濱綏鐵路終點。1975年設市。以綏芬河得名。人口367萬(1995年)。是中俄邊境的重要城市。有鐵路與俄羅斯烏蘇里斯克(雙城子)相通。
1.古代王畿外圍疆域之一。
2.平定征服。
安撫綏撫四夷。
1.安和。
1.安撫關切。
1.安撫集聚。
1.安撫集聚。
1.古祭禮名。
1.撫慰交往。
1.亦作"綏旍"。
2.垂旒舒展的旗幡。綏,通"緌"。
1.見"綏旌"。
又稱安撫政策”。以犧牲別國領土、主權和本國人民利益為條件,用縱容或退讓等方式來求得侵略者妥協(xié)的政策。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英、法、美等國就以中立”為名,縱容德、意的侵略擴張。1938年英、法又與德、意簽訂慕尼黑協(xié)定,使德、意法西斯日益猖狂,從而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1.安撫平定。
1.安撫集聚。
1.安撫招致。
1.安撫治理。
1.安撫接納。
1.安定。
1.慰勉。
1.古代傳說的仙桃。
1.執(zhí)以登車穩(wěn)身的繩索。
1.垂視。
1.垂落貌。
1.撫慰。
1.安定撫養(yǎng)。
1.安定。
1.安撫控制。
1.亦作"綏御"。
2.安定抵御。
1.猶安定。
1.安定遠方。
1.古代旗竿頂端所飾的染色的鳥羽或旄牛尾,用以別貴賤。綏,通"緌"?!对姡笱牛n奕》"王錫韓侯,淑旗綏章。"朱熹集傳"綏章,染鳥羽或旄牛尾為之,注于旗竿之首,為表章者也。"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毛詩下》"所畫于旗,交龍日月之章,綏然有文,故曰綏章,綏章與淑旗文正相對也。"一說"綏章"為引以登車的彩索。見鄭玄箋。
1.即隋堤。
1.指隋侯之珠和卞和之璞。泛指寶物。
1.猶隋珠。
1.隋煬帝時沿通濟渠﹑邗溝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楊柳﹐后人謂之隋堤。
1.隋煬帝時沿通濟渠﹑邗溝河岸所植的柳樹。唐羅隱有《隋堤柳》詩。
1.指隋煬帝下?lián)P州時興建的離宮行苑。又稱江都宮。
1.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皆為寶器。亦喻人的美好才德。
1.古祭祀名。
1.即隋堤柳。
1.墜落。
公元7世紀初推翻隋朝的農民起義。隋煬帝時,政治腐敗,賦役繁重。611年,王薄首先在山東發(fā)動起義,此后形成全國規(guī)模的反隋戰(zhàn)爭。616年后,逐漸匯成三支強大的起義軍河南瓦崗軍,河北竇建德軍,江淮杜伏威、輔公fe6d>。起義軍消滅隋軍主力,隋王朝瓦解。此時隋太原留守李淵等也乘機起兵。618年隋煬帝死,李淵在長安(今陜西西安)稱帝,建立唐朝。
長篇小說。清代褚人獲作。二十卷一百回。起于隋文帝起兵伐陳,終于唐明皇還都而死。對隋、唐兩代帝王驕奢淫逸的生活有較細致的描寫。另外秦叔寶、單雄信、羅成、尉遲敬德的故事,多為后人稱道。情節(jié)曲折有致,行文曉暢。
即楊堅”。隋朝建立者‰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北周宣帝皇后的父親。北周時襲父爵為隋國公◇任丞相,總攬朝政,封隋王。公元581年廢靜帝自立,建立隋朝,都大興(今陜西西安)。589年滅陳,統(tǒng)一全國。在位期間,繼行均田制,擴大墾田面積,重編戶籍,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并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確立三省制◇被太子楊廣(煬帝)殺死。
1.謂殺牲薦血以祭祀。
即楊廣”。隋朝皇帝。初封晉王。公元600年,以陰謀取代兄楊勇為太子。604年殺父(文帝)即位。征發(fā)幾百萬民工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修筑長城,開辟馳道。又三次發(fā)動對高麗的戰(zhàn)爭。繁重的徭役和兵役激起各地農民大起義,致使隋朝統(tǒng)治土崩瓦解◇在江都(今江蘇揚州)被禁軍將領縊死。
1.懈怠﹔懶怠。隋﹐通"惰"。
1.橢圓。
1.園名。隋煬帝時所建。即上林苑﹐又名西苑。故址在江蘇省揚州市西北。
1.指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