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運用詞語,表達詞意。
1.逆黨。
1.暗淡。
1.隱避,躲避。
1.隱藏。
隱匿逃竄夜有盜持兵劫其家,人皆匿竄。
1.隱瞞欺詐。
1.掩蓋真相或實情。
1.隱藏,潛伏。
1.隱藏其光華。比喻才德不外露。
2.謂有隱身術,在光天化日之下能使人看不見。
1.隱瞞不報的戶籍。
1.隱瞞。
1.亦作"匿跡"。
2.隱藏起來,不露形跡。
1.隱藏形跡,不露真相。
1.猶言銷聲匿跡。看不到形跡,聽不見聲響。
2.猶言銷聲匿跡。謂隱藏起來,不再公開露面。
1.暗穴,隧道。空,通"孔"。
1.暗中控告。
1.隱瞞實情。
1.暗中收留。
不寫姓名或隱瞞真實的姓名匿名信|匿名帖。
1.不署名或不署真實姓名的信件。多為達到攻訐﹑恐嚇等目的而寫。
1.隱藏其謀略。
1.隱瞞年齡。
1.隱瞞真情。
1.舊時官員祖父母﹑父母死,不呈報,不服喪,對外隱瞞或另擇時日,謂之匿喪。
1.隱瞞才能。
1.猶隱瞞。
2.潛逃。
1.謂額上之骨隆起,隱于發內。
1.比喻人器量大能包容。
2.掩藏缺點。
1.竊笑,暗笑。
1.隱瞞真實思想。
1.惡劣的行為。
1.隱匿形跡。
1.傳說堯曾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受,遂遁耕于中岳潁水之北,箕上之下。見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
1.隱藏其光輝。比喻才德不外露。
1.隱藏其光輝。
1.隱藏真情。
1.對人懷恨在心而不表現出來。
1.謂聰明才智不外露。
1.隱避休息。
1.隱瞞姓名而勞作。
1.親熱的樣子。
1.親熱融洽。
1.憂愁煩躁貌。
1.憂思貌。
1.親昵的稱呼。
過分嬌縱、喜愛溺愛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1.淹死。
1.《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騎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后遂以"溺冠"為凌辱儒生的典故。
1.沉迷;迷信。
1.謂因言語不慎,招人怨恨而遭禍殃。語本《禮記.緇衣》"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孔穎達疏"君子溺于口者﹐言卿大夫之君子以口傷人﹐而致怨恨﹐遂被覆沒﹐亦如溺于水不能自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