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信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1.也稱印子金﹑金鈑或金餅。古金幣名。流通于戰(zhàn)國時的楚國。是一種扁平鈐印的黃金小方塊。鈐印有"郢爰"﹑"陳爰"等字樣。在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省都有出土﹐以"郢爰"最多。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黃金貨幣。
1.海鳥名。
2.遷居。
1.《書.說命》"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孔傳"于是禮命立以為相﹐使在左右。"后因以"爰立"指拜相。
1.古代記錄囚犯供辭的文書?!妒酚洠崂袅袀鳌?﹝張湯﹞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裴髎集解引蘇林曰"爰,易也。以此書易其辭處。"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爰,換也。古者重刑,嫌有愛惡,故移換獄書,使他官考實之,故曰'傳爰書'也。"后用以指判決書。
1.謂變更舊日田土所有制﹐以公田賞賜眾人。也稱轅田。《左傳.僖公十五年》"晉于是乎作爰田。"孔穎達疏"服虔﹑孔晁皆云'爰,易也。賞眾以田,易其疆畔。'"楊伯峻注"晉惠既以大量田土分賞眾人,自必變更舊日田土所有制。所賞者眾,公田恐難以滿足,又不能不開阡陌以益之。"舊說認為是古代按休耕需要而施行的一種土地分配制度?!稘h書.地理志下》"孝公用商旨,制轅田。"顏師古注引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廢,商鞅相秦,復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也。"古代民受田上田夫百畝﹐每歲一耕;中田夫二百畝﹐隔歲一耕;下田夫三百畝﹐隔兩歲一耕。見《漢書.食貨志上》。
1.舒緩貌。
1.最初的案卷。
1.原刻的渝。亦比喻原模原樣。
1.印刷品的最初版本。
2.特指未經(jīng)翻譯的原作。
1.原告和被告的簡縮合稱。
1.事物之所由起;根源。
2.追溯事物的由來。
3.本來;原來。
4.第一次寫成或刻成的書本。
5.翻譯所根據(jù)的原書。
1.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典故。謂原物歸還,并無損失。
1.復姓。周有原伯絞。見《左傳.昭公十二年》。
原料和材料的合稱。在加工業(yè)中,一般將來自采掘業(yè)和農業(yè)的未經(jīng)加工的物品稱作原料”,把經(jīng)過加工的原料稱作材料”。如鐵礦石是冶煉鋼鐵的原料,鋼鐵是其他加工業(yè)的材料。
1.二蠶,即夏秋第二次孵化的蠶。
1.推究考察。
2.諒察。
1.戰(zhàn)國時期趙國平原君和齊國孟嘗君的合稱。
1.原野。
1.原先,最初。
1.赦免;免除。
1.原先的地方。
1.原狀。
1.原話。
1.寬恕;免罪。
1.赦免。
1.方言。本來,原先。
2.原稿,底稿。
1.原來的地點;起始點。
見電池”(1021頁)。
泛指利用能源產生原動力的一切機械。按利用的能源分,有熱力發(fā)動機、水力發(fā)動機、風力發(fā)動機和電動機等。是現(xiàn)代生產、生活領域中所需動力的主要來源。
1.產生動力的力。
2.引申為本因﹑根源。
1.推原測度。
1.指原配的一對。
1.原來規(guī)定的數(shù)額。
1.特指堤防間不方正的田地。
1.免罪釋放。
1.保持原樣,不加變動。
1.見"原封頭"。
1.亦稱"原封貨"。亦稱"原生貨"。亦稱"原湯貨"。
2.舊喻指處女。
1.見"原封不動"。
1.未經(jīng)過修改增刪的稿子。亦指據(jù)以印刷出版的稿子。
1.向司法機關提出訴訟的一方。
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刑事訴訟中的原告人稱為自訴人,相對于公訴人而言。公訴人是代表國家提起刑事訴訟的檢察人員,他們既處于原告人的地位,又負有法律監(jiān)督任務。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稱為原告。
1.最初的供詞。
1.緣故,原因。
2.猶事故。亦指不便明言之事。
1.原任的官職。
1.緣何;為什么。
1.免死;免除死罪。
1.本籍;祖居的地方。
清代畫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極,法名原濟,一作元濟,號石濤、大滌子、苦瓜和尚等,全州(今屬廣西)人。明代宗室。擅畫山水人物、花果蘭竹,構圖多變,筆墨奇肆,意境蒼莽,富有獨創(chuàng)性。與弘仁、髡殘、朱耷并稱清初四僧”。亦工書善詩。有《淮揚潔秋圖》等存世。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
1.原來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