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水劍"。
1.朝廷﹑君上發(fā)布的命令。
1.天帝的詔誥和符箓。
①帝王對臣子的命令。②封建時代指受過封號的婦女(多見于早期白話)。
1.受有朝廷封號的貴婦人。
1.見"誥命夫人"。
1.皇帝賜封臣下所頒發(fā)的文書。
1.古代君王訓誡勉勵民眾的文告。
2.借指《尚書》。
1.朝廷用誥命授予封號。
1.皇帝誥封臣下所頒發(fā)的文書。
1.古代君王告誡民眾的文告。
1.告示。
1.明清對五品以上官員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室之歿者﹐以皇帝的誥命追贈封號﹐叫誥贈。
1.官吏任用資格的文書。
1.皇帝給臣下封官授爵的詔令。
1.書寫皇帝命令的卷軸。
1.見"郜鼎"。
1.春秋郜國造的宗廟祭器,以為國寶◇被宋國取去。宋又將此鼎賄賂魯桓公,桓公獻于太廟。亦稱"郜大鼎"。
1.明亮貌。
1.潔白。
蒙古人稱沙漠地區(qū),這種地區(qū)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1.見"戈壁"。
1.書法右下斜鉤的筆法。
1.即戈船。
1.守衛(wèi)森嚴的城堞。
1.矛和盾。伐,通"瞲"。盾。
1.見"戈腳"。
1.見"炊箒"。
1.亦作"炊帚"。
2.刷洗鍋碗等的炊事用具。
1.燒火煮物。
1.燒灼;熏灼。
1.古指軍隊中的炊事兵。
1.用鑰吹奏豳人的樂歌。古代祈禱風調(diào)雨順﹑農(nóng)業(yè)豐收的一種儀式。語出《周禮·春官·鑰章》"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國祈年于田祖,龡《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國祭蠟,則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鄭玄注"《豳詩》﹐《豳風·七月》也。吹之者﹐以鑰為之聲。"劉師培《文說·和聲篇》"龡《豳》息蠟﹐音并合于鑰章。"
1.向下四垂的曲檐。
1.賜予哀憐。
1.關(guān)懷,俯愛。
1.白發(fā)下垂。謂年老。
2.老年人。
1.將死。
1.下垂的冰柱。
1.猶垂簾。
1.流傳下去,永不磨滅。
1.俯察,賜予審察。
1.著稱。
將要成功功敗垂成。
1.垂翼。
1.漸漸。
2.緩慢貌。
3.低垂貌。
4.下落貌。
5.延伸貌。 6.憂戚貌。
1.猶垂危。
1.垂示典章。
①用釣竿釣魚溪邊垂釣翁。②俗稱釣魚”。體育活動之一。使用釣竿、魚鉤、漁線等工具,從江河湖海及水庫中捕捉魚類的活動。有淡水釣和海釣兩大類,前者有沉底釣、流水釣、中層釣等技法;后者分岸釣和船釣兩種方式。
1.指輔佐周武王滅殷的太公望(呂尚)。
1.施予恩澤。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