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吏部的銓選。吏部屬尚書省,故稱。
1.加倍的榮耀。
同時容納幾個方面~并包ㄧ善惡不能~。
1.同"兼收并蓄"。
1.二種肉食。
1.眾儒。
1.兼并弱國和攻取政治昏亂之國。
1.兩山重疊。形容靜止﹐比喻應安于所處的地位。語出《易.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孔穎達疏"兩山重迭﹐止義彌大﹐故曰兼山﹐艮也……止之為義﹐各止其所﹐故君子于此之時﹐思慮所及不出其己位也。"
1.謂使他人得到好處。
2.全好;各方面都擅長。
1.謂穿著厚重衣服。
1.猶言兼行﹐兼程。古代行軍﹐途中住一夜叫舍。
1.謂本職外同時代理其他職務。
1.《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言周公想兼學夏﹑商﹑周三代之王而施行禹﹑湯﹑文﹑武之政◇以"兼施"指并行先王之善政。
2.猶并舉。
1.奉行墨家兼愛學說的人。
1.謂一并示知。
1.亦作"兼收并采"。
2.廣泛收羅采用。
1.把不同的說法都一并載錄下來。
1.同"兼收并蓄"。
把內容不同、性質相反的東西都吸收進來。也說兼容并蓄。
1.猶兼收并采。
1.容納各種人的方法。
1.謂久遠﹐深厚。
1.謂不止一年。
1.連天。
1.廣泛聽取意見。
2.指并聽多種聲音。
1.意謂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單聽信某方面的話﹐就愚昧不明。語本《管子·君臣上》"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圣。"
1.通曉不止一個方面。
2.謂一齊顯達。
1.猶總領;并管。
1.猶兼程。
1.兼并土地。
1.并吞。
1.兩種以上的菜肴。
1.其他東西﹐別的東西。
1.猶連夜﹐當夜。
1.交集于心。
1.謂以加倍速度趕路。
2.同行。
3.猶言德行完備。
1.猶兼并﹐并吞。
1.二十天。
1.合在一起說。
1.一人經營兩種以上的業務。
1.比較厚的衣服。
2.指多重衣服。
1.同時加以懷疑。
1."十三經"之經注與疏合刻﹐謂之某經兼義﹐即兼并"正義"之意。其刻本謂之兼義本。如今阮校"十三經"《周易》﹐即稱《周易兼義上經》﹑《周易兼義下經》﹐阮元校勘云"'兼義'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義之意也。蓋其始注疏無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間﹐以疏附于經注者﹐謂之某經兼義。至其后則直謂之某經注疏。此變易之漸也。"見《校勘記》卷一。
1.謂一齊達到某種程度。
1.同時從事本業以外的經營。
1.加倍的贏利。
1.謂聯并許多邑域。
1.近體詩用韻的一種方法。指同一首詩中﹐兼用通用韻部的字押韻。
1.指兩種以上的珍美食品。
1.兼治政事。舊指士人為官。
加以 ②人手不多,~期限迫近,緊張情形可以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