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臥著的獨角犀。常畫于帝王車輪上以壯威。
1.滾水與炭火。比喻極端痛苦的處境或非常危險的境地。
1.動蕩。湯,通"蕩"。
1.水流廣闊浩大貌。
1.猶言趟趟兒。每次。
1.中藥的配方。
2.溫泉的源頭。
1.將中藥常用配方編成的歌訣﹐便于習醫者記誦和應用。通行的有清汪昂所編的《湯頭歌訣》一書。
1.亦作"湯團"。
2.即元宵。糯米粉制成的球形食品,有餡,一般用水煮食。
1.《呂氏春秋.異用》"湯見祝網者置四面。其祝曰'從天墜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離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為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后因以"湯網"泛言刑政寬大。
1.商湯與周武王的并稱。
1.商湯制定的刑法。
1.謂用熱水澆雪。比喻疑惑頓解,或事情輕而易舉。
1.用滾水燙后煺毛而不剝皮的羊。
1.用水煎服的中藥。
2.用滋補藥材煮成的飲料。
1.中藥湯劑。
1.見"湯沐邑"。
1.藥引子。
1.大禹。即夏禹,夏代開國之君。
1.謂湯餅。
1.洗熱水澡。
1.即湯圓。
1.即湯團。有的地方則專指無餡的,用水煮熟加糖吃的糯米粉小團子。
1.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用熱水熨帖患處以散寒止痛。
1.熱水杯。
1.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
1.湯藥和稀飯。
1.山茱萸的別名。
1.稀薄的粥。
1.由碳﹑氧構成的基(=co)。也叫碳酰基。
1.蝪和螭。喻微賤之人。
2.指蝪和螭的形狀。
1.古禮器。周禮"六彝"之一。器上以蝪為飾﹐故稱。
2.泛指青銅器。
1.見"鏜鎝"。
1.用來加工工件上孔眼的機床。工件固定在工作臺上﹐刀具裝在旋轉的金屬桿上﹐伸進工件的孔眼里進行切削﹐使原有孔眼擴大﹑光滑而精確。
1.亦作"鏜韔"。
2.鐘鼓聲。
3.泛指樂聲。
4.形容波濤或水浪拍擊物體的聲響。
1.簡稱"鏜"。
2.在鏜床上加工工件上已有的孔眼﹐用以提高孔的精度和表面光潔度﹐同時保證孔的位置精確。
1.一種樂器。直徑約兩三寸的銅盤﹐旁邊穿兩個孔眼扣結繩子﹐一手提著﹐一手用木板敲打發聲。
1.象聲詞。常形容鼓聲﹑鐘聲﹑鑼聲和其他金屬器聲。
1.謂擊鼓助威。
1.指土匪。
1.從淺水中走過去。
1.象聲詞。
1.一種甜餅。
1.以飴糖舒展成的帶狀物。
1.蜜糖。
1.眼皮半開半合,眼色蒙眬粘滯的樣子。
1.麥芽糖;糖稀。
1.甜桃。
1.賣飴糖人所吹的簫。語本《詩.周頌.有瞽》"簫管備舉。"鄭玄箋"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孔穎達疏"其時賣餳之人吹簫以自表也。"
1.洪秀全模仿基督教形式創立拜上帝會﹐稱上帝為天父﹐自謂與耶穌同為上帝之子﹐因稱耶穌為天兄。
1.中藥名。烏頭塊根上不生側根者﹐性味主治與附子略同﹐而性更烈。
1.天賜福佑。
2.指天子的恩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