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寢嘿"。
2.止而不言,沉默。
1.廣大貌。
1.廣大貌。
1.廣大貌。
1.廣大無涯貌。
1.織有龍形的錦緞。
1.即蟒袍。
1.泛指蛇類。
1.古代官員的禮服。上繡蟒形﹐故稱。又名花衣﹑蟒服。婦女受有封誥的﹐也可以穿。
1.即蟒袍。
1.一種無毒的大蛇。體長可達一丈以上﹐頭部長﹐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黃褐色﹐有暗色斑點﹐腹部白色﹐多產于熱帶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獸。肉可食﹐皮可制物。又稱蚺蛇。
1.蟒蛇的形狀。
1.指蟒袍。
1.即蟒袍。
1.古代貴官的服飾。
1.見"蟒衣玉帶"。
1.即貍頭竹。詳"貍頭竹"。
1.指壁上供貓進出的洞。
1.方言。躲在家里過冬。泛指躲在家里不出門。
1.指人飯量小,食無定時。
1.元代民間稱勾結官府﹑獨霸一方的人。
1.方言。里子襯有毛或絨的保暖皮鞋。
1.即貓睛。
2.一種野草,可入藥。
1.古代行巫術者畜養的貓。謂有鬼物附著其身,可以咒語驅使害人,因稱。
1.哺乳動物。體大如貓,從頸部﹑前臂﹑后足至尾端有披毛的飛膜,能在樹間滑翔。棲息熱帶樹林中,日間倒懸在樹上,夜間活動,以樹葉和果實為食。
1.貓和虎。古代以為有益于農事的神物。
1.即貓頭鷹。
1.亦稱"貓睛石"。
2.具幻光性的金綠寶石亞種,表面具有貓兒眼睛中所見的垂直閃光亮帶。是著名的裝飾寶石。
1.對愛貓成癖者的戲稱。
2.即貓睛石。
1.茅坑。廁所里的糞坑。
1.喻假慈悲。
1.方言。指搞小動作﹑耍花招等不正當手段。
1.即牦牛。
1.貓。
1.比喻排擠﹑壓抑善良的人。
1.亦作"貓鼠同處"。
2.貓和老鼠睡在一起或生活在一起。比喻上下串通一氣,朋比為奸。
1.貓和老鼠一起喂養。亦以喻上下沆瀣一氣,臭味相投。
1.筍的別名。
1.梟,今稱貓頭鷹。
1.毛筍的別名。
1.明末宮中女眷所穿繡鞋,其上繡有獸頭,稱貓頭鞋。
鳥綱,鴟慰頗窶嗟耐ǔ啤M凡靠澩笏潑ㄍ貳`購妥Τ使承危十分銳利。兩眼位于頭部正前方,視野寬廣。飛行時無聲。晝伏夜出,以鼠類為主食。為農林益鳥。
1.竹名。
1.即貓睛。寶石名。
2.形容晶瑩發亮的眼睛。
1.方言。彎腰。
1.即豪豬。
1.竹的一種。
1.刑具。用以打人的毛竹板。
1.《晉書.毛寶傳》"初﹐寶在武昌﹐軍人有于市買得一白j﹐長四五寸﹐養之漸大﹐放諸江中。邾城之敗﹐養j人被鎧持刀﹐自投于水中﹐如覺墮一石上﹐視之﹐乃先所養白j﹐長五六尺﹐送至東岸﹐遂得免焉。"后因以"毛寳放j"為施恩獲報之典實。
1.明藏書家毛晉所刻的書。又稱汲古閣本。
用動物的毫毛制成的筆,是中國傳統的書寫和繪畫工具,常見的有狼毫、羊毫、紫毫、兼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