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趫材"。
2.矯健輕捷之才。
3.指矯健輕捷之士。
或者②(大多疊用)天晴的日子,老人家~到城外散步,~到河邊釣魚。
1.某種。
1.貨物包裹。
1.財貨珍寶。
1.經商的本錢。
1.售畚箕。《晉書.王猛傳》"﹝王猛﹞少貧賤,以鬻畚為業,嘗貨畚于洛陽,乃有一人貴買其畚,而云無直,自言家去此無遠,可隨我取直。猛利其貴而從之,行不覺遠,忽至深山,見一父老……有一人引猛進拜之,父老曰'王公何緣拜也!'乃十倍償畚直,遣人送之。猛既出,顧視,乃嵩高山也。"后用為受人賞識的典實。
充當一切商品的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
舊中國通稱錢租”。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自然經濟的解體而逐步取代實物地租形式。這樣,農民必須出售一部分農產品換取貨幣用來交納地租,大量糧食就轉化為商品,農民不僅受地主剝削,還要受高利貸者和商人的剝削。
一定時期單位貨幣能購買到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貨幣購買力的大小取決于貨幣價值與商品價格、服務收費的對比關系。在貨幣價值不變的條件下,商品價格、服務收費降低時,單位貨幣購買力就提高;反之,則下降。
貨幣在商品買賣者間的轉手運動。由商品流通引起并服務于商品流通。貨幣流通量只有與商品流通量相適應,才能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
貨幣貶值”的對稱。增加本國貨幣的法定含金量來提高其對黃金或外國貨幣的比價,或者直接宣布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國貨幣的比價,以提高本國貨幣價值的措施。
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為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由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構成。一般通過中央銀行運用再貼現率、法定準備金比率和公開市場業務等手段來實現。其目標是穩定幣值,促進經濟增長。
1.貨物布帛。
1.賣卜;賣卦。
1.王莽時貨幣名。
2.泛指貨幣。
1.見"貨財"。
1.亦作"貨材"。
2.貨物,財物。
3.特指錢幣。
1.存放貨物的倉庫。
1.貨物,物產。
2.典賣財產。
車站、商店、倉庫等儲存或臨時堆放貨物的場地。
主要用來載運貨物的船 。
1.登記貨物的清單。
1.見"貨郎擔"。
1.買進谷物。
1.指賣剩的商品。
1.商店。
1.貪掠財物。
1.小販。
1.貨幣流通的法令。
2.謂謀利而違法。
1.謂做買賣。
1.貯存貨物的倉庫。
1.指金﹑玉﹑龜﹑貝等珍貴貢品。
1.財貨,財物。
2.賄賂。
1.同"賄賂公行"。
主要用來載運貨物的飛機。
1.財產,積蓄的錢財。
1.貨物帳冊。
1.指做買賣。
1.貨款。
2.貨物的價格。
1.陳列﹑存放貨物的架子。
1.包裝成件的貨物。
1.以財貨交往。
2.貨物交易。
1.指財產。
1.古代商人通過關卡所用的憑證。
1.貯物待售。借指貨物;商品。
1.客商。
買賣貨物的款子。
1.貨郎挑的雜貨擔。亦指貨郎。
1.曲調名。
貨郎招攬顧客用的手搖小鼓,形狀跟撥浪鼓相同而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