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槍櫐"。
2.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籬﹑柵欄。
3.喻指界線。
1.亦稱"散手仗"。
2.隋唐時朝會儀衛之一。
1.見"散手"。
1.各不相類;各有區別。
1.舒展。
1.宋代表演技藝之一。猶雜耍。
1.房屋等建筑物周圍用磚石或混凝土鋪成的保護層,寬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遠一點然后滲入地下,以保護地基。
2.書法術語。謂"氵"。
1.玉蕊花的別名。
1.猶布說。傳布教義。
1.散落細絲。常用以形容細雨。
2.花名。
1.指送喪散麻。
1.副綏。御者登車時挽手用的繩索。與君所執的正綏(即良綏)相對而言。
1.細碎;零碎。
1.垮臺。
1.猶散伙。
1.逍遙自在。
1.官吏辦公完畢所打的退堂鼓。
1.散曲的一種。即散曲套數的別稱。由同一宮調的若干支曲子組成的組曲,長短不拘,一韻到底。分南曲散套﹑北曲散套﹑南北合套等。參見"散曲"。
1.謂米價暴漲時,政府出售平價米。
1.指閑散而無一定職守的官職。
1.離散逃亡。
2.指散亡之眾。
3.散失。
1.閑散的官位。
1.文采煥發。
2.猶行文。
1.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學形式。寫法同散文一樣,不分行,不押韻,但注重語言的節奏,有詩的意境。
1.散亂。
1.原指聚會結束,后專指宴席結束。
1.變動不定。
2.謂分散遷徙到各處。
1.戲劇演出結束,觀眾離開劇場。
1.即散仙。
1.逍遙自在;無拘無束。
2.賦閑。
1.舒散心懷。
1.逍遙自在。
1.見"散燈花"。
1.消除煩悶,使心情舒暢。
1.猶散發。
2.隨意閑走。
1.猶尸解。謂人死亡。
1.隋唐燕樂大曲的開始部分。散板,節奏自由,器樂獨奏﹑輪奏或合奏,不歌不舞。
1.喻飛雪。
1.放學。
1.謂衙參已散。
1.閑話。
1.猶言閑言碎語。
1.散開延展。
1.謂冬季陽氣外散。古人以陰陽之說解釋天氣變化。認為冬季陽氣應藏而不散,如陽氣仍外散,就出現冬溫現象。
1.魏﹑晉﹑南北朝士大夫喜歡服用一種烈性藥,服后須走動以散發藥性,謂之"散藥"。
1.零散的書頁。
1.平常穿的衣服。
1.散失。
1.沒有固定職事的差役。
1.散失。
2.指散失之物。
1.流散。
2.散失。